第七章鐵與火(中)
德國坦克連與法國裝甲部隊雙方在正式交火前的表現讓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鏡,德國軍史學家在對這場血腥戰鬥開始階段的評述中甚至用無法想象的愚蠢這個詞來描述雙方在這時的反應。
德國坦克群賣力的演示著什麼叫做過分的小心,斯乃德指揮著他的連隊用最快的速度後退,他甚至沒有命令自己的坦克放上一兩炮來試探一下法國人的進攻決心。
而法國坦克指揮官也在這時表現出了足夠的謹慎,他也許是沒有摸透德國人後撤的原因,也有可能那遍地燃燒著法國坦克殘骸給他的心理造成了什麼影響,不管是為了什麼,他做出了一個讓人費解的決定。法國坦克群突然放慢了前進的速度,他們也沒有開火,而隻是默默的以步行速度緩緩的向著德國坦克群方向前進。
於是在一推一進之間雙方的部隊拉開了距離,一麵是安安靜靜的撤退,另一麵則無聲無息的進逼,雙方劍拔弩張卻沒有任何一方願意首先開火,這種景像的確會讓人感到有些詭異。
斯乃德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他沒有在法國坦克立足未穩之際發動主動進攻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如果他當時這樣做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不會陷入後麵的那場血腥的苦戰,也許還能掌握住戰場上的主動權。
而現在卻恰恰相反,他竟然給了法國人站住陣腳的時間,不但讓敵人可以慢慢的來摸清自己的實力,並且還給予了對方掌握戰場上的主動的機會,結果為了彌補這個錯誤,斯乃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斯乃德下達這個命令這也有他情由可原的地方,歸根結底斯乃德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那種對手,他對那些法國坦克的性能和實力知之甚少,讓他在這種情況下主動發動進攻的確有些強人所難。
德國坦克指揮官畢竟都是受過專業訓練充滿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職業軍人,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會去考慮讓自己的部隊冒險,美國人那種充滿西部牛仔風格的傻大膽在德國軍隊中幾乎找不到。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就在同時,那位德國陸軍中最大的傻大膽正帶領著一堆同類往這裡猛趕呢。話題有些扯遠了,我們還是來繼續了解當時的情況吧。
就在德國軍隊首先犯下錯誤時候,如果法國指揮官有足夠的精明,能夠利用起這一點的話,那麼德國坦克群的覆滅就不會變得很困難。因為當時法國裝甲部隊的坦克性能和德國坦克相比並沒有太多的差距,有些地方還淩駕於德國坦克之上。
並且無論從火力還是數量上來看,法國人已經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如果法國坦克指揮官有足夠的戰鬥決心和戰鬥yu望以及熟練的指揮技巧,那麼他就可以用他所有的坦克對德國人發動一次快速強大的攻擊,依靠他在數量上和火力上的優勢在德國人還沒發覺他們的錯誤之前一鼓作氣全部消滅掉。
但是可惜的是這位法國指揮官顯然沒有上麵的那些素養,法國陸軍上校讓.得瓦耶爾從來就沒有什麼軍事天份更彆提什麼指揮技巧,他能夠坐上這個位置的原因隻是因為他曾經在裝甲部隊裡呆過又有足夠高的軍銜。德國空軍用沒完沒了的轟炸磨滅了他的戰鬥決心和yu望,他的勇氣早就已經隨著法國坦克殘骸上升起的濃煙一起飄散,而現在那些前鋒部隊全軍覆沒的慘狀更使他過高的估計了德國坦克的實力。
結果這位蹩腳的裝甲指揮官也犯下了和德國人一樣的錯誤,過分的謹慎使他錯失了給予德國坦克部隊致命一擊的最好機會,而且他也給予了對方重新考慮應對戰術的時間.這位指揮著擁有七十輛坦克的主力坦克團的上校因為他的這個錯誤獲得了最後的提升.
在雙方之間的距離拉開到一千米時,德國坦克群終於停止了後退。它們已經在撤退的途中休整好了自己的隊形,十九輛坦克分成了三排,每一排之間相距七十米,以連部的兩輛坦克為中心組成了一個盒式攻擊隊形。
在雙方開始那種可笑的對峙五分鐘後,德國人首先失去了耐心,斯乃德決定用他們的75毫米大炮結束這場愚蠢的探戈,激戰就此開始了。
“一排攻擊法國人左翼坦克,二排三排攻擊中路,四排攻擊右翼,我們來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用高爆榴彈,準備齊射”斯乃德平靜的下達了命令。
現在這位坦克指揮官正在腦子裡努力的回憶著司令部通報裡關於那種法國坦克的情況。
在法國戰役早期階段,隻有萊茵哈特裝甲軍有幸遇到過這種法軍坦克,當時這種坦克讓德國裝甲兵們吃了不小的苦頭,雖然那些坦克手在最後還是摧毀了那幾輛b1,但是也遭受了一整個二號坦克排和三輛三號坦克的重大損失。
在後來的戰鬥中德國軍隊在一次穿插行動中俘獲了整整一個團的這種坦克。當時陸軍對此非常的重視,他們連忙把一輛這種坦克運回德國讓國內的研究機構分析研究.
經過簡單的測量和實驗後,德國軍械裝備局的專家們認為這是一種在某些指數上可以和德國四號坦克媲美的武器,雖然它有很多致命的缺陷,但是這並不能抹殺它的閃光之處。那些專家們斷言要不是這些隸屬於法國第一裝甲師的b1坦克在充滿難民的公路上消耗掉了所有的燃油正在等待補給的話,德國陸軍絕對不可能就那麼容易的毫無損失的俘獲它們。
但是德國臃腫的官僚機構致使這些寶貴的研究資料沒有及時交到陸軍的手上,結果斯乃德隻從司令部獲得了一個簡單的敵情通報和一個警告.
雖然司令部在警告裡明確要求他儘量不要在沒有大口徑火炮的支援下與法國b1型坦克作戰,但是卻沒有講清楚原因。要不是在警告的下麵總算附了一張簡單的草圖的話,斯乃德他們可能連b1坦克到底長什麼樣都不會知道。
資料的簡陋和警告的模糊不清導致了現在的這種情況,斯乃德被那份警告誤導了,他的確沒有小看這種高盧戰車的戰鬥實力,但關鍵的問題是他估計錯了對手的裝甲厚度。
法國的b1型坦克重達31噸,在當時來看這種重量介於中型和重型坦克之間,比同樣是中型坦克的德軍四號坦克重了足足九噸多。這種坦克擁有60毫米厚的正麵裝甲,最薄弱的地方也有40毫米厚。
但是法國人追求這種防護力所帶來的結果就是,b1完全失去了作為坦克應該有的機動力,它在公路上的最高時速才隻有27公裡,越野狀態下的速度更是可想而知。
這其實和法國人陳舊的作戰思想又關,他們從來沒有把坦克作為一種單獨使用的武器來看待,在他們眼裡坦克隻是一種輔助步兵作戰的工具。就因為這樣,在他們看來坦克隻要能夠跟的上步兵進攻的步伐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很強的機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