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微服六)
“嗯。。。。我現在不能向你保證什麼,不過我在德軍司令部裡有幾個朋友,所以。。。。”
徐峻微微聳了聳肩膀。
“這樣啊。。。。”
周老板又開始猶豫起來。
不是他不相信麵前這個年輕德國人的話,前麵把他誤當作日本人的說客是因為自己抱著先入為主的偏見,現在再仔細看看對方,無論是身上的穿著和流露出的氣質,都顯示出這個德國人擁有著顯赫的地位。
現在的問題是,他不知道這個德國人聽完自己的麻煩之後還是否願意幫助他。雖然這個麻煩對於一個有地位的德國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不過裡麵還牽涉到了日本人,看看近幾年德國對待日本的態度。。。。周老板實在不知道是否能夠信任對方。
“你就放心的說出來吧,在巴黎還沒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倫道夫看到周老板那副躊躇的樣子很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應該鼓勵一下這個看上去有些粘粘糊糊的中國男人。
“那麼,好吧,各位先生。。。。”
周老板終於下定了決心,秉著死馬當做活馬醫的心態,他把事情的經過向徐峻一行人娓娓道來。
周雲周老板屬於第一代僑民,兩年前帶著家人離鄉背井到歐洲闖蕩。
實話說,這位周先生還是有些生意頭腦的,在這個大部分中國僑民還隻知道在工廠裡打工度日的時代,他搶先看到了中華飲食在歐洲的巨大商機,於是咬著牙傾其所有積蓄在法國首都開了這家德福樓。
他獲得了成功,法蘭西是個喜愛享受美食的民族,他們為此創造出了自己的法式美食文化,不但如此,法國人除了自己本民族的傳統大菜還非常熱衷於嘗試彆的民族的食品,而從各種方麵都可以和法國菜係媲美的中國菜係更是對足了他們的胃口。
周老板的生意就這樣風生水起的發展了起來。
短短半年時間,他把德福樓從裡昂火車站附近陳舊簡陋的街頭小鋪搬遷到了巴黎最著名的外來美食街上,就此成為巴黎二流飯店的一份子,周老板在這家飯店上花費的心血可想而知。
中國人向法國移民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鴉片戰爭時期,當時就有一些中國沿海地區的農民由於實在無法承受清朝政府貪官汙吏與地主劣紳的聯合壓榨,被迫以極低廉的工資受僱於一些歐洲商人,背井離鄉來到歐洲工廠打工。
除了語言障礙,他們還得麵對生活習慣與風俗上的衝突以及當時歐洲人普遍的歧視態度,堅韌的中國第一代移民們用自己的血淚與汗水書寫了一部充滿艱辛的海外創業史。
中國移民用整整兩代人的時間,終於讓歐洲人接受了他們的存在。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竟然還完整的保留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與生活習慣,相比之下在徐峻那個時空裡的那些連中國話都說不利索卻滿嘴跑洋文的家夥實在應該好好反省一下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大量的中國人被北洋政府作為戰地勞工輸送到了法國戰場上,他們用鮮血與生命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得到了法國政府與人民的肯定。
戰爭結束之後,一部分中國人留在了這片流淌過同胞鮮血的土地上,他們在此工作勞動,結婚生子,與那些老移民一起,在法國闖出了一片屬於中國人的天地。
在兩次大戰之間的那段短暫的和平時期,更是成了中國向歐洲移民的高峰期。
由於中國國內局勢動蕩,大量中國沿海地區居民漂洋過海到歐洲發展,其中以浙江與福建人為多。
他們大多選擇了移民政策相對寬鬆而且中國人已經有所根基的法國,倚靠自己掌握的各種技能,他們很快就融入了這片陌生的土地。
不少人還獲得了國內無法企及的成功,因為這裡沒有什麼自稱大帥督軍委員長之類的家夥三天兩頭上來盤剝他們。
而法國在當時也成為中國留學生海外求學的首選目的地,大量的中國學生通過當時的法華教育會和留法勤工儉學會來到法國。
他們倚靠勤工儉學在法國學習生活,吸收著當時世界先進知識和技術,甚至包括政治思想,他們夢想著倚靠自己的努力改變中國落後封閉的情況。
他們是當時中國年輕一代中最優秀的人才。可悲的是,這些學生回國之後卻發現自己學到的那些寶貴知識根本就無用武之地。
其中不少人最後隻能在各種大學裡教學維持生計,也有一些人被在華的外資企業或者民族資本家所雇傭,不過這也和他們所學的知識無關,對方需要的隻是他們的外語才能。
不過,雖然他們沒有施展他們的抱負的機會,但是卻把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思想理念帶進了中國,為中國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戶,為已經閉塞了幾個世紀的中國充入了清新的空氣。
當時的中國步伐緩慢但是卻是真實的前進著,可是,就是這種緩慢的前進也被日本侵略軍用槍炮打斷了,現在回想起來實在令華人咬牙不已。
而周老板就是抗戰全麵爆發之後帶著自己的家人從浙江逃難到廣東,隨後從香港坐海輪來到法國的。
就像前麵交待過的那樣,周雲的創業原本一切都很順利,德福樓的生意非常紅火,幾乎成為這條飲食街上的頭牌飯店。
可是這一切都隨著那家日本飯店的出現而改變了。
就在半年前,德福樓對麵突然出現了一家日本餐館。一開始周雲雖然非常厭惡日本人,但是還是秉承著中國人的傳統商業道德,開門做生意各做各人的,不惹沒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