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簽押房,他便開始擬定臨安府下一步的主要工作計劃。
次日是三月十五,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是衙門“大排衙”的日子,喬貞便向全府公布了兩項工作計劃。
第一,前兩天龍山渡的龍山市上,發生了一場火災,燒毀了一幢大屋,這讓喬老爺他非常重視。
臨安建築多為木製,且屋舍建造的過密集,防火問題非常重要。
一旦發生重大火災,臨安府主管防火的官員包括他這個府尹,都要被問責罷官的。
所以,喬貞讓剛剛上任的南院通判馮墨林全權負責此事,帶領一名判官、兩名推官,以楊沅之前製定的消防條例為準則,對臨安府及其附屬碼頭的倉庫、場,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消防整頓運動。
皇帝西巡時就已下旨了,待他歸來之後是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式的,而且地點就在臨安城內。
這就涉及到臨安的市容市貌問題了,尤其是禦街附近諸多的違建以及占道經營問題都要進行整頓。
這些問題,勢必不能等到皇帝回京後再開始解決。
因此,喬貞便委派一名判官簽頭,由兩名推官配合,再加上左右軍巡院的人馬,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清理整頓活動。
喬貞負責此事的官吏同樣下達了嚴令,若天子閱軍時,臨安市容和交通出了問題,是要嚴厲問罪相應官員的。
當然,有罰就有賞。
喬老爺對臨安府和三廳的小金庫全部進行監管,其中資金,先用於市容美化和環境清理。
因為向戶部申請資金是麻煩的,為了儘快完成這些事情,需要先進行墊付。
因此,在此期間,一切福利取消。
當然,如果在市容美化,建章建築、道路清障和火災防範方麵表現突出的官吏公員,是有獎金的。
對此,“大排衙”時還神遊物外,一門心思琢磨著假會子案的劉以觀並沒當回事兒。
他絲毫沒有察覺,通過這兩項事務,喬老爺已經把臨安府司法係統的人拆了個稀碎。
這些人名義上依舊是由他這個主管司法的通判領導,但是這些判官、推官們,各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都是需要直接向府尹彙報、負責的。
而且底下的小吏公員們的福利,也被喬老爺不聲不響地控製了。
劉以觀一方麵是把精力都放在關乎他前程的這樁大案子上了,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喬貞這位正印官,在他心裡一直沒什麼存在感。
雖然劉以觀也察覺喬貞這些舉動對他有一定的影響,但這些都不是製度,等事情完成,一切還是要“複原”的嘛。
況且,喬貞現在的所有舉動,在他看來,怎麼看都是在向官家獻媚。
喬貞這些舉動,和曾經的臨安知府張澄為了討好秦檜,“窮土木之麗”,為秦檜起造賜第,還有後來的臨安知府曹泳,為秦家“童夫人”找貓兒,完全是一個路數。
劉以觀對此很是不以為然,他要的是憑著響當當的政績,堂堂正正地入職大理寺,而不是作為一個遭人唾棄的幸進之臣升官。
於是,依舊穩坐臨安府衙署理公務的,除了劉以觀和“泥菩薩”喬貞,就隻有汪通判一人了。
隨後,喬貞又上書監國晉王,保薦隗順為臨安獄的典獄長。
隗順原是大理寺中一獄卒,當年偷偷背出了嶽飛將軍的遺體掩埋起來,多年之後待朝廷風向轉變,才把遺體埋藏地點報與朝廷的那位義士。
當時,朝廷對他做了賞賜,但是並沒有給予他官職。
因為不管怎麼說,隗順都是獄卒,是賤籍,當時他連個吏都不是,更不要說做官了。
況且,他的所作所為,對國人來說固然是一樁義舉,但對於大理寺來說,就是個背刺者。
哪怕當時執掌大理寺的已經不是當年陷害嶽飛的那批人,他們對此也頗為不喜。
因此,當討論如何嘉獎隗順的時候,當時的宰相萬俟卨和大理寺的官員都建議給予物質獎勵即可。趙瑗當時又剛剛登基,不好為這樣的小事與他們爭執,也就這麼辦了。
之後,楊沅擔心隗順繼續留在大理寺獄,會受到同僚們的排擠,所以把他調到了臨安府大獄,並且給他升了個牢頭兒,勉強也算是吏了。
而喬貞此時就上了一本,向晉王曆數隗順之忠義,請求授予他臨安大獄的典獄長一職。
宋代入仕,官員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科舉當官的,即“有出身”;另一種就是所謂的“雜出身”。
“恩蔭補官”就是雜出身,皇親國戚和中高級官員的子弟親屬都可以被恩蔭補官。
但這種官的上限很低,而且一般來說,做不了正印官。
第二種也是科舉入仕,因為宋朝的科舉不隻一種。
不過,隻有楊沅他們參加的這種,是“正經”科舉。
通過其他雜學科目考中的,隻能當基層低級官吏,也屬於“雜出身”。
第三種就是“流外入仕”,也就是從吏員“躍遷”為低級官吏。
這種是升遷最有難度的,需要立過大功,甲曆上沒有任何錯誤,而且有高級官員保舉。
這使得大部分吏員畢生都沒機會成為一個官。
因為哪怕他們的甲曆清清白白,可是要擁有讓朝廷都認為是功績的功勞,那太難了。
但,隗順恰恰就有這個資曆。
誰敢說他冒死保全了嶽帥的遺體不是大功?
所以,喬老爺這份保舉奏章遞到晉王趙璩那裡,直接就通過了。
不過是個典獄長而已,正經出身的官員都不願意做的小官,都不需要吏部走流程,監國批準蓋章,也就即時上任了。
……
臨安府通判劉以觀,大理寺寺正騰藤、皇城司下三指揮使吳一塵臨手辦理假會子案,暫時陷入了僵局。
因為按照王員外的供詞,他們派人去龍山市上那處“寄付兌便錢會子處”,卻並沒有找到人。
他們看到的隻是一片廢墟。
“會子處”在王員外父子被抓的當天就起火了。
劉以觀派員繼續調查,竟然發現,這處已經開張數月的“會子處”竟然不是官辦的。
會子處是假的,會子處的所謂掌櫃、賬房、夥計,也從不曾向官府報備過。
就是這樣一個假“會子處”,居然堂而皇之的在龍山市正常經營了幾個月。
他們換兌、取現,什麼業務都能正常處理。
你來兌取現金,他們也會真金白銀的兌給你。
所以幾個月了,雖然臨安市上不時發現假會子,卻始終無人發現它的源頭竟在這裡。
在後世,曾有一位張姓奇人,在西安火車站附近的繁華鬨市區開了個假的“派出所”。
結果這個“派出所”每天正常出警、正常辦案,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都然沒有人識破,也沒有人過問。
這間假“會子處”,與之相比,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可是,因為這間“會子處”被付之一炬,相關人員也都人間蒸發了,所以最後的線索,還是隻能著落在王家。
王家是龍山首富,錢財進出量大,與這處“會子處”接觸最為頻繁。
那麼,王家究竟是受害者,還是“會子處”的幕後操縱者?
這個一時半晌的就說不清了。
再加上在王家庫房裡搜出了兩萬貫的假會子,足以抵得那“會子處”一兩天的備用額度。
所以,在“龍山會子處”及其人員全部斷了線索的情況下,他們就隻能把目光放回到王員外身上。
劉以觀從度支司、鹽鐵司、轉運司和戶部,借調了多名經驗豐富的賬房,對王家的所有賬目進行了一番徹查。
人多力量大,在如此之多的“算學先生”的稽核之下,僅僅三天,他們就從王家的帳簿中發現了一筆筆數額巨大、數目驚人,但追本溯源,卻並不在王家正常經營範圍之內的財貨流動的線索。
劉以觀得到這個消息不禁大喜若狂,他的判斷果然是對的。
王家就是偽裝成受害者的陰謀者。
那個假“會子處”之所以能在龍山市上立足那麼久,蒙蔽了那麼多的商人,就是因為王家率先垂範,迷惑了彆人。
那個假“會子處”極可能就是王家設立的。
王家的崛起時間本來就短,原本又是做灰色生意的,如今一查,立即就刨出一堆黑曆史。
不過,劉以觀無心追查王家多年以前從事灰色經營的勾當,他需要的是假會子的來龍去脈。
因此,從賬簿中查到大宗來源不明、去向不明的財貨記錄之後,劉以觀立即請來大理寺正騰藤、皇城司的吳一塵,給王員外來了個小型的“三司會審。”
劉以觀把查出問題的一籮筐賬簿,抬到了王員外的麵前,高居上首,沉聲喝道:“王蓮生,本官查得你家賬簿,有大宗財貨來源不明、去向不明。你,還有何話說?”
王員外拿起一本賬簿,隨手翻了一翻,不禁仰天長歎。
劉以觀臉色一沉,道:“王蓮生,證據確鑿,你還不吐實,難道非要受皮肉受苦麼?”
劉以觀向左右一示意,衙役們拿著拶子凶神惡煞地就要上前。
王員外忙道:“且慢。這些財貨,自然是有來處,也有去處的。”
劉以觀冷笑道:“那你還不從實招來。”
王員外沉默片刻,艱澀地道:“此事,你們聽不得。”
劉以觀大怒,拍案喝道:“混賬東西,事實俱在,你還要故弄玄虛,來人啊……”
王員外不想受罪,趕緊道:“不是小民不說,實是另有苦衷啊。如果非要我說,那麼……”
皇城司吳一塵眉頭一皺,問道:“那麼怎樣?”
王員外吞吞吐吐地道:“那我隻能……隻能說與沈相公知道。”
大理寺騰藤驚訝地問道:“哪個沈相公?”
王員外道:“自然是宰相沈該,沈相公。”
堂上三人頓時打了個激靈,難不成……
三人都以為這王員外是沈相的“白手套”,頓時提了幾分小心。
大理寺正騰藤小心翼翼地求證道:“你這財貨的來龍去脈,難道隻能說與沈相公知道不成?”
王員外道:“嗯……,樞密使楊存中也是可以的。再不然,就請晉王爺來,晉王殿下也是可以的。”
堂上三人頓時勃然大怒,剛剛險些被這刁民唬住!
王員外若一口咬定這些財貨與首相沈該有關,他們還真就不好審下去了。
這事兒怎麼也得報上去,探一探上麵的態度再說。
結果這王員外居然又說,樞密使楊存中也可以。
楊存中和沈該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好嗎?
你要說他們倆會聯起手來做生意,堂上這三位官員是打死都不信的。
更何況,這個王蓮生居然還把晉王也給拉扯了進來,這就更加荒唐了。
劉以觀抓起驚堂木,憤怒地拍了起來:“用刑,給我用刑!我倒要看看,這刁民的嘴究竟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