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大宋的爵位不太值錢,不僅一代而除不能世襲,而且有了賜爵也隻是多領一份俸祿,但眾臣子還是比較謹慎的。
倒不是他們覺得以楊沅的功勞不配,而是覺得楊沅太年輕,升爵的頻率也太頻繁。
如果頻繁加封,你讓其他大臣們怎麼想?
這是把楊沅架在火上烤了,他們其實也是出於對楊沅的愛護,不想楊沅有“木秀於林”的危險。
但,同為大臣,他們才會有這種考慮,身為天子,趙瑗的想法當然與他們不同,也不可能產生與他們一樣的想法。
眼見眾人隻議爵位,而且非常謹慎,趙瑗聽了半天不得結果,心中便不耐煩起來。
於是,趙瑗清咳一聲,打斷眾人道:“楊沅才學出眾,允文允武,隻是放在台諫的位置上,不能發揮他全部的才能。朕以為,可以給他挪挪位置了,眾卿以為呢?”
一聽官家指明了方向,還沒對楊沅的爵位議出個章程的大臣們馬上又轉了方向,開始議論讓楊沅去哪個衙門做官。
趙瑗這才露出滿意的神色。
在趙瑗原本的打算中,是想培養楊沅做一個孤臣的。
都察院,就是楊沅的儘頭。
趙瑗打算讓楊沅在台諫係統一直做下去,最終取代朱倬,成為台諫首官。
台諫官的升遷與任免,是宰相都不能乾預的,相當於獨立於朝廷係統的檢察係統,那將會成為他手中最鋒利的一口刀。
而楊沅之前所展現的能力與勇氣,也和這個定位非常般配。
但,現在趙瑗不舍得了。
如果楊沅隻有不畏權貴、嫉惡如仇、果敢剛毅的能力和品質,讓他在都察院一直穩紮穩打,直到成為都禦史,替他監攝百官,挺合適的。
現在看來,楊沅分明是宰相之才。
那麼,就不能讓楊沅在都察院一直乾下去。
都察院是監攝百官的,天然的立場上和文武百官就有些對立。
楊沅在都察院乾太久了,會為他自己樹立很多政敵。
在宋朝曆史上,很多諫官最後都當了宰相,比如王安石、範仲淹、韓琦、富弼、張方平、歐陽修、包拯等……
但是這些人在台諫位置上,最多的也隻乾過一兩年,然後就被調離了,相當於隻是在台諫位置上鍍了一層執法公正的金。
但凡朝廷有意培養為執政官的,就不會讓他在台諫位置上乾太久,久了得罪人太多。
楊沅又是個喜歡任事的,他在都察院才待了一年,整個吏部都被他乾垮了,再讓他乾下去,他身上司法官的標簽烙印就太深了,洗都洗不掉。
所以,趙瑗有意要把他調離。
這時候,就出現了詭異的一幕,眾伴駕大臣雖然把楊沅誇得花團錦簇,但大家推舉之時,大多回避了自己所在的衙門。
楊沅太出色,就會顯得自己黯淡無光。
而且楊沅太會搞事情,他們和楊沅算是同一政治立場上的人,楊沅在外邊搞事情,他們看的興高采烈,也願意為楊沅攘臂高呼,表示支持。
但是把楊沅安排到自己衙門的話……,他們還是有點介意的。
趙瑗聽眾大臣又議了個天馬行空,便輕咳一聲,再度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眾卿以為,門下省諫議大夫一職,如何?”
沈虛中等人聽了一呆,這才回過味兒來。
官家……這是要開始培養楊子嶽走宰執之路了?
……
李道侍奉官家回到行宮,自己就在提供皇帝的行宮之外,臨時尋了個住處。
這兒近,萬一皇帝這邊有什麼事,他可以第一時間出現。
李道雖是個武將,可是真的是生了一顆七巧玲瓏心,特會來事兒。
他的眼光還準,所以一路走來遇難呈祥、逢凶化吉,官運亨通的很。
臨安金牌快遞、還有監國加封,這等急奏一到,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李道身為鄂州諸軍都統製,當然知道西夏和金國在與大宋接壤的邊線上發起的連番進攻。
他隻道是朝廷出了什麼大事,趕緊披掛起來,匆匆趕到行宮門前候命。
結果,他並沒等來皇帝的傳見,隻聽來一個淮東大捷、楊沅大捷的消息。
李道這才知道是朝廷報來大捷,放心地回到自己臨時的住處。
他的四子李鳳年為父親解甲,李道忽然以手撫胸,神情痛苦,似乎氣兒都喘不上來了。
李鳳年大驚,急忙扶住李道:“父親,你怎麼了,可是哪兒不適?”
李道被他扶著,在椅上坐下,這才用力捶了捶胸口,痛心疾首道:“我生女兒,生晚了呀!”
李道恨恨地看著李鳳年:“你和小五(李鳳娘)顛倒一下,叫為父先把小五生下來該多好。
錯失了一個乘龍快婿,為父的心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