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無非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
這道,是什麼呢?
帝王之道,為民之道,為國之道?
或許各有混雜,杜鳳句
相信父親心中其實很清楚,無論太子如何聰慧,無論太子地位如何穩固,他和太子兩人對這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一樣。
父親無法改變皇上的決定,也無法舍棄自己一身才學,更無法屈服自己心中的道,於是便隻剩下了等待。
「父親,這麼多年,您在等什麼呢?」杜鳳句又問。
其實,他知道父親在等待什麼,在等待一個能契合他所追求的道的人出現。
「父親,以您所見,這麼多皇子之中,可有一個人符合您的要求?您知道太子不是您期待的那個儲君,也知道太子地位穩固,那麼,您還在等待什麼呢?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嗎?」
杜通張了張口,還是沒有說話。
杜鳳句卻直戳他的內心,這樣道「那是因為父親心中也相信,皇上的權力是可以被限製的,您在等這個皇子出現。」
他唇角一掀,一字一字道「父親這個人出現了。」
唯一的差彆是,她不是皇子,而是公主。
「父親,我相信,一個能想方設法限製皇上權力,一個能洞見國朝基石和柱梁的人,必定能承載父親的期待。如此,父親您還需要等下去嗎?」
杜鳳句一直在河東,並沒有在自己父親身邊長大,但這並不代表著他與父親感情不好,或者父子之間有什麼分歧不和。
事實上,正因為他不在父親身邊長大,父親更覺得肩負教導他的重任,以往對幾個兄長沒有說出口的話語、沒法施行的教導,全都傾注在他身上了。
他知道父親在等待什麼,他知道父親在追求什麼,這等待,這追求,他也極為認同。
他唯一不認同的是,父親這幾年,就隻是等待而已。
既然父親認為太子不是最合適的儲君,那就去教導、匡扶他,如果教導、匡扶不了,那就另擇賢能。
總之,有太多比等待好的選擇,父親卻一直躊躇不前。
這是為什麼呢?
他在河東的時候不明白,回了京兆依然不明白。
父親的躊躇和顧忌,到底是為什麼呢?
緣何父親對太子如此厭惡?
這些,他都想知道,也都想到了各種各樣的理由,但都不足以說服自己,讓自己完全相信父親什麼都不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河東的時候,他其實並不如何執著想知道,但是如今長定殿下出現了,他覺得她才是父親所等待的那一個儲君,那麼,就要知道父親這些年等待的真正原因了。
杜通終於看向了杜鳳句,卻依然不知道如何開口。
他要怎麼說?他之所以一直等待,是因為鳳句的義父?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