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頁上,赫然寫著:《論大明經濟發展的核心原因》、《普及國民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看到這兩份冊子的名字,眾人不由齊齊為之一震。
浙東派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從彼此的眼中,察覺出了震撼、驚詫之色。
尤其是劉伯溫,更是看得眼中光彩連連!
原來,他們所考慮的這些問題,攝政王殿下他並非沒有考慮到。
甚至於,在他們還糾結眼前這些蠅頭小利的時候,攝政王殿下他就已經將目光放向了更加長遠的地方!
果然,攝政王還是攝政王啊!
劉伯溫搖了搖頭,忍不住心悅誠服地想道。
此時。
朱元璋仍然在勤政殿批複奏折。
這種日複一日的工作,他並不覺得有任何厭煩,反而覺得充實。
在他的樸素觀點中,批閱奏折是自已在作為一國之君、身居高位後,唯一能夠與百姓們有所聯係的方式,那自然是不忍輕易放棄了。
從骨子裡來講,朱元璋擁有曆朝曆代君主都沒有的一種良好品質:注重民生。
因為他是當真從社會最底層做起,一步步踏實奮鬥到如今的帝位上來的。
他的功績,不敢說能夠跟秦皇漢武比肩,但至少也是不遑多讓。
尤其,璀璨雄壯的大明王朝,便是由他一手創立的。
這個在曆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筆觸的王朝,為後來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以及無窮的歲月史書。
而也正是朱元璋的身體力行,讓他麾下的百官們不敢在工作之中有半點怠慢。
尤其是在麵對、處理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事件、紛爭的時候,更是儘心儘力,絲毫不敢懈怠。
究其原因,當然是因為朱元璋對於老百姓,尤其是底層百姓那股發自內心的重視和共情。
此時,他剛處理完的一份奏折,便是農民的耕地被非法侵占的事情。
朱元璋直接批複了,要求地方官員從重處罰、認真判彆。
尤其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這封奏折他還交給了三省六部留存,等到下個月的時候還要進行複審、回訪。
正當朱元璋準備開始處理下一封奏折的時候,吳伴伴快步走了過來。
“陛下。”
吳伴伴躬身行禮,說道。
“攝政王殿下有請,請陛下您去翰林院一趟,說是有要事相商。”
“翰林院?可知道老十二究竟所為何事麼?”
“這……”吳伴伴的臉上浮現出了為難的神色來,“還望陛下恕罪,攝政王殿下隻說是有事,卻並未告知小臣究竟所為何事。”
“好,咱知道了。”
朱元璋微微頷首,眉頭不自覺地微微皺起。
他有些吃不大明白老十二這葫蘆裡,究竟是賣的什麼藥,心中滿是好奇的念頭。
老十二自打成為攝政王以來,倒是大刀闊斧地做了不少事情。
其中好些政令,在朱元璋看來都是相當具有可行性的。
唯獨這個廣泛辦學,讓他感覺有些意外和不解。
倒不是他不認可這個法令,隻是覺得有些操之過急了。
既然現目前國庫空虛,自然是可以稍微放緩此事,他不明白為什麼老十二這般著急。
至於眼下嘛,既然他都說了是有要事商議,那便去一趟好了。
打定主意,朱元璋便起身,擺駕朝翰林院的方向而去。
……
與此同時,在東宮太子朱標這邊。
他坐在書桌前麵,正在為國庫空虛的事情犯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