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一個字,平時說說容易,真到生死關頭之時,有幾人能做到?
劉備也告訴了陳孟自己姓名,與他聊了幾句,發現果然走錯了路。
在黃河西邊時沒走錯,一過黃河,就走錯了。
不能沿著看似平坦的道路走,要翻過兩個山坎,就能直接到這片穀地。
而劉備一行人順著河邊走,初時平坦,後麵極為難行,然後小路七繞八繞,拐了個大彎,才到了此地,多走了好幾天的路。
陳孟帶路,沿著關羽大軍過境留下的痕跡,一路往南,到了北屈縣之後,折向西南。
陳孟道:“這些溪流、淺穀,皆通向汾水。汾水乃是鄙郡最大河流,自北向西南穿郡而過,彙入黃河。汾水沿岸有七八座城,皆是大縣。”
秦漢時黃河稱為河水、大河,也可稱黃河。前漢高帝劉邦封爵之誓就說:“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劉備舉目眺望鬱鬱蔥蔥的群山萬壑,道:“這山穀間不易耕種,恐怕難以容納數千人吃住。郡中可有什麼既可耕種,又十分險要之處?”
陳孟慚愧地道:“小人不知。但聽老人說過,郡中良田要麼在汾水一帶,要麼在南部涑水一帶。要想供數千人吃食,非得這兩處不可。山中是不可能活下去的。”
多想無益,循著痕跡追上關羽便知。
天旱無雨,仔細察看,大軍趕路留下的痕跡很好辨認。
第(2/3)頁
第(3/3)頁
陳孟帶著劉備一行,沿著山路東行,不一日眼前一空,一片巨大的平原著展現在麵前。
那平原自北向南伸展,無邊無際,東方隱約有起複的山巒,但應該是在近百裡之外。中間有一條大河流過。
想必這就是汾水穀地了。
原野上所種之麥不像眾人一路經過的西河諸郡的麥子那麼枯黃。雖然有些蔫,但至少沒有枯死。
麥地裡很多百姓在忙活著從汾水及其支流引水澆地。
離得近的開渠挖溝。
離得遠的隻能用木桶挑水。
出了山區,官道上腳印淩亂,很難分辨關羽是去了哪個方向。
陳孟等跑去與地裡乾活的百姓攀談,不一會兒喜氣洋洋地回來:“劉君,小人問到了,說有數千人打起經過,去白波穀了。小人也問清楚了方位,找來應是不難。”
劉備大喜,道:“好!出發!”
*******
從安邑到白波穀一路基本上都是平原,官道平整,十分好走。
郭從、衛固帶著一千五百郡兵,旌旗招展,人喊馬嘶,向北疾馳。
所經之處,盜賊斂跡,流寇潛蹤,就連一些輕俠少年都乖乖回到家中,不敢在路上鮮衣怒馬、挾弓挎刀。
河東是大郡,有城二十,僅次於河南尹二十一城,擁有後世臨汾和運城兩大盆地,又有鹽池,富庶程度在天下郡國中處於前列。
汾水兩岸(臨汾盆地)有八城。
涑水兩岸(運城盆地)有五城。
郡北山區二城,郡南山區二城,郡西三城。
白波穀就在汾水中遊,臨汾以北,平陽以南,西接山地,有陵有穀,東臨汾水,水質清清,水波揚揚,故名“白波”。
郭從眺望穀口,不由大皺眉頭。
這穀口極窄,大軍根本沒辦法以攻擊陣型前進,隻能幾個人並排通過。彆說郡兵隻一千五百人,就算五千人,沒辦法展開也無濟於事。前頭接戰的就是那麼一點人。
周圍山丘不算高,真要輕裝攀爬,還是可以翻過的,但翻山更彆提陣型了,一旦關羽有所防備,那就是一場亂戰,郡兵的兵力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