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曹操在行動,袁紹也沒歇著。
袁紹作為冉冉升起的名士,身負朝野士人之厚望,有種“本初不出,奈蒼生何”的意思,時人比之當年號稱“天下楷模李元禮”的名臣李膺。
他雖是一介白身,但登門去拜訪誰,沒人會將他拒之門外。
袁紹也看出太平道有作亂的征兆,與曹操希望借機會領兵、小打小鬨不同,袁紹直接瞄準可能的領兵主將,一直努力與尚書盧植和諫議大夫朱儁結交。
盧植是大儒,也是朝野公認的名將。身高“八尺二寸”(189厘米),“音聲如鐘”,性格剛毅,誌向高潔,年輕時便有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誌向,能飲酒一石。
對袁紹到訪,他十分歡迎。袁紹一手救護黨人,在士林養望,一手豢養死士,增強手中武力。這很對盧植的脾氣。
竇武、陳蕃怎麼失敗的?還不是手中沒有武力,才被宦官反殺。
賓主落座,寒暄已畢,盧植道:“本初,前天太尉召我,說及太平道之事,你對此可有了解?”
太尉指的是楊賜。他一直對太平道抱有警惕之心。最近更是隱隱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因此召盧植、朱儁等人商議,命眾人提高警惕,有所預備。
袁紹正要談及太平道,聽了盧植問話,神情變得凝重,道:“子乾兄,張角此人傳道數十年,徒眾遍於天下,弟在汝南時,就多見如癡如狂、拋家舍業、前往冀州者。兗豫之地,信太平道者極眾。若是張角此人真是聖賢,還則罷了。若是包藏禍心,一旦作亂,危害非小。”
盧植生於公元135年,袁紹生於146年,後者比前者小十一歲,算是同輩,所以稱兄,而非盧公。盧植有三子,幼子盧毓今年(183年)剛出生。
盧植歎息道:“當年廬江、九江蠻民叛亂,我受命討伐,耗費糧帛,遷延一年方平。
朱公偉討伐交州叛賊,征集數千精銳,調用七郡之兵,方才斬殺梁龍,討平叛亂。
太平道何止數十萬眾,又大都在朝廷心腹之地,一旦亂起,必然天下糜爛,思之令人不寒而栗!”
朱公偉即會稽郡人朱儁,現任諫議大夫。
袁紹奮然道:“朝政昏暗,遂思忠臣。國家有亂,遂思良將。子乾兄文韜武略,當世無雙,正可一展所學,討平禍亂,振旅回師,誅滅閹宦,重整朝綱!如此漢室必可中興矣!”
第(1/3)頁
第(2/3)頁
盧植苦笑道:“才學有何用?四年前我就向天子上書,陳說政事,提出八策,一曰用良,任用賢士良臣,二曰原禁,解除對黨人禁錮,又曰備寇,又曰散利,天子皆不能用。就算天下有亂,天子會用我等為將麼?”
袁紹道:“這正是弟來拜訪子乾兄的原因。我願為子乾兄及朱大夫多方奔走,若天下有事,必促成朝廷以諸君為將。”
盧植感動道:“辛苦本初了。如今諸常侍視君為眼中釘、肉中刺,務必要多加小心。我聽聞張、趙等人多蓄刺客,須當警惕其明麵上忌憚君之家世、聲名,不敢加害,而行暗殺之事。”
袁紹笑道:“子乾兄放心。弟身邊也聚集了一些壯士,必不會讓那些小人得逞。”
袁紹口中的壯士,不止是段煨,他最倚重的還是顏良和文醜二人。兩人年紀雖輕,卻膂力過人,精於騎術,有萬夫不當之勇。上次遭遇馬忠時,顏良、文醜未曾跟隨,這次來見盧植,何顒、逄紀等堅持讓顏、文隨從保護。
又數日,袁紹又去拜訪朱儁。
跟朱儁見麵卻不太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