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十年代開始,日倭簽訂廣場協議,日元升值推動小本子們最後的經濟狂歡。
之後便是失去的十年,或者說是二十年、三十年。
倭國的經濟一蹶不振,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wto。
無數的熱錢與投資,都蜂湧到了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熱土上。
尤其是08年奧運之後,整個中國的經濟就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鍵,被整個世界推動著,一路爆到全球gd第二的寶座上。
這在期間,不知道多少人因此發家致富,從一窮二白成為億萬富翁。
電視和媒體上,對這樣“勤勞”致富的案例,吹捧的更是海了去。
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好過了起來,至少大家不再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每年都靠老天爺賞飯吃。
多少初中沒畢業,高中沒上完的青年男女,背上簡單的行囊,就跑到嶺南和江浙等沿海一帶的廠子裡打工賺錢。
就霍奇泰和薛小山村裡一起長大的同齡人當中,就不少已經是工作了三四年,賺下了十萬以上收入寄回家來蓋房子的了。
電子廠和紡織廠打工,流水線上爭英雄,一個月加班加點,乾出個五六千塊不是問題,偶爾拚命拿到過一萬塊,便能成為好幾年內吹噓的談資。
村裡頭就更是越來越興起了打工潮,隔壁的阿嬸,甚至讓初二品學兼優的女兒,要輟學去嶺南賣房子。
就因為她的一個表妹,據說在東莞賣房,一個月賺到過五萬塊。
精神文明與物質發展水平的不匹配。
以及唯金錢論的越來越盛行。
導致讀書無用論更是甚囂塵上。
霍奇泰甚至想起自己考上一中,在村裡辦酒的時候,父母還被一堆大老粗們譏諷與嘲笑。
他們在炫耀著,慶幸著自己孩子不會讀書,可以早早的出門打工,每年都能寄兩到三萬塊回來,供他們抽煙喝酒打牌,甚至是打下地基,準備開上全新的磚瓦房。
而霍家父母卻還要肩負每年幾千上萬的學費和生活費,為了培養一個大學生,把家底都掏空了,還跟親戚借了不少錢。
他們認為,到頭來考上大學,還要讀四年書,大城市的學費和生活費,四年至少要十幾萬了。
等到大學畢業時,又能找到什麼樣的好工作呢?
鎮上好幾家企業裡的大學生經理,一個月也就四千塊到五千塊,都比不上他們在沿海流水線上的兒女。
霍奇泰很清楚地記得,那次升學宴上,父親從一開始的笑容滿麵,到後麵的猛喝悶酒。
也許,在無數個扛著木頭辛勞的日子裡,父親都是撐著一口氣,要為霍家培養出一名真正的大學生。
也許,在無數個難眠的夜裡,父親會用他那小學都沒學好的數學,不停反複的計算著……
兒子讀書到現在,已經花了多少錢,將來真考上大學,還要再花多少錢,自己到底能不能賺到這些錢,如果賺不到,又需要借多少錢,問誰去借,誰又能借,以後怎麼還……
這些所有的一切,青春年少的霍奇泰是不會懂的。
甚至,在很多時候,他同樣會在無數個難眠的夜裡,屢屢抱怨自己胎投得不好,責怪父母的不努力不奮鬥,為什麼就不能像常露的父親一樣創業做生意當大老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