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一切產業的基礎。畢竟人總得不餓肚子了,有足夠的糧食吃了,才能去想彆的事情。
現階段,李青鬆便初步解決了農業問題,生產出了足夠多的糧食,足以供應一些克隆體在不從事農業生產的前提之下,仍舊有足夠的糧食吃。
那麼發展工業就成了必然。
沒有工業,農業規模也將受到限製,將始終局限在手工作業,效率低下的局麵之中,擴大人口規模就是奢望。
簡單盤點了一下自己現在的人口和農業規模,結合後續發展計劃,李青鬆很快便製定了一份方案出來。
“鋼鐵是後續一切發展的基礎。
想要繼續擴大人口規模,發展工業,鋼鐵必不可少。
就算不發展工業,隻發展農業,也離不開鋼鐵。
現階段,深空號飛船裡的種植架、管線管道、可拆卸的零部件可都用完了。
沒有足夠的鋼鐵供應,現在的我連一座新的種植基地都建不起來。
現在一號種植基地的產量,也就勉強供應37名克隆體而已,這怎麼夠?
那……我就造一座煉鋼高爐出來!反正前期勘察,洛神星上也有鐵礦。儲量雖然不大,但對我來說完全足夠。”
建造高爐的技術知識庫之中沒有,但有基礎原理在,李青鬆自己可以設計,這倒不是難題。
除了技術資料之外,深空號飛船之中還有兩台設備,可以支撐起製造煉鋼高爐本身的鋼鐵需求。
這兩台設備,一台是多功能智能煉礦設備,它可以遵循李青鬆設定的參數,對多種礦產進行冶煉提純。
當然,既然是多功能的,那麼體型必然不大,效率比起專用設備也差了許多。不過作為初始啟動設備倒是夠用。
另一台設備是多功能金屬加工設備。
它可以將各種類型的金屬,按照設定的參數加工成不同的形狀。
這兩台機械,是當初的地球團隊特意為李青鬆準備的。這樣一來,遇到某些極端情況,李青鬆便可以自己加工一些零件出來。
雖然自己加工的肯定比不上專業設備的性能,但也能頂上將就著用。
現在,李青鬆便打算用這兩台設備,一點一點的造鋼鐵,一點一點的加工零件,最終“攢”一座煉鋼高爐出來。
煉鋼高爐的建造技術,深空號飛船的知識庫裡沒有。
畢竟之前身為宇航員的李青鬆怎麼看都不可能應用到這項技術。
但幸好,知識庫之中有相應的基礎科學原理。
於是深空號飛船中的兩名克隆體再度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學習,並同時等待著最新的五名克隆體的誕生。
一段時間後,新的五名克隆體終於誕生,李青鬆麾下的總人口數也達到了22名,他設計的煉鋼高爐的圖紙也終於繪製完畢。
之後,他小心翼翼的將那兩台至關重要的設備從深空號飛船運到了洛神星這裡,小心翼翼的將其組裝好,接通了二號發電機的電源。
當初在製造二號發電機的時候,李青鬆便考慮到了後續這兩台設備的電力需求,特意留了餘量,所以此刻這多出來的電力需求並不會影響作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