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二號基地內部不僅僅隻有凹凸不平,堆滿碎石的地表,還有大量堆放在那裡的線纜、種植架等東西。
現在還暫時不能開始種植架的搭建,需要先進行土地的平整。
大量的碎石用小推車推著拉了出去,凹凸不平的地方被敲平,勉強平整一番後,地表雖然仍舊不甚平整,但總歸不像是之前那般雜亂了。
如果硬要完全平整,李青鬆此刻倒是也能做到,無非就是燒製石灰,製作水泥罷了。但,沒必要。
要那麼美觀乾嘛,能用就行了。
大致平整一番後,15名克隆體忙碌著開始按照規劃圖,在山洞之中鋪設線路。再之後才是種植架的搭建。
這處總麵積達到了11萬平米左右的巨大山洞,其中約八千平米被劃分為了種植區。
除此之外,李青鬆還按照正規化的發展模式,在其中劃分出了麵積達到200平米,總體積達到了1000立方米的倉儲區,還有300平米的宿舍。
宿舍裡的床是三層的,共擺放了100張床,可以供300人居住。
除此之外,還有100平米的食堂和廚房,100平米的倉庫,100平米的設備間,200平米的營養液配置室和垃圾回收站之類,總之要達到一個目的,讓克隆體們可以足不出戶,在基地之中便可以生存。
如此,既能降低風險,也能降低宇航服的用量。
就算是那種劣質版的宇航服,現階段也是壞一套少一套,得省著用。
至於比較擁擠、空間狹小之類的問題,李青鬆一點都沒有考慮。
克隆體又沒有自我意識,要那麼舒服乾嘛。
這一萬平米的種植區,其中3000平米是四層的,如此便有12萬平米的種植麵積,仍舊拿來種植紅薯。
每三個月,可以出產紅薯約八萬公斤。
另外3000平米是兩層的,如此便是6000平米的種植麵積,李青鬆拿來種了小麥。
同樣是三個月一熟,每三個月產的麥子磨成麵粉,大概能有個4000公斤的樣子。
剩下的還有花生、大豆、油菜、向日葵、高粱、棉花、各種蔬菜,等等等等,占據了總計2000平米的麵積。
最後剩下的2000平米麵積,李青鬆沒有拿來種植作物,而是拿來養殖牲畜和家禽。
家禽方麵,李青鬆選擇了雞。
這玩意兒又能下蛋又能吃肉,還好養活,占地方也少,不養雞簡直說不過去。
再就是豬、牛和羊。
這些牲畜不僅可以吃肉,它們的皮毛和骨頭等,在工業層麵也有很多用處。現階段雖然還用不到,但李青鬆不得不提前做些儲備。
譬如動物油可以做潤滑油,皮毛可以做絕緣材料等。
滿打滿算,如果二號基地投入全功率運轉的話,它將可以養活至少400個人。
並且,是營養均衡,碳水、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等各種營養俱都全麵,且還兼顧了口感的那種養活,而不是之前隻靠吃紅薯的那種養活。
現在的一些克隆體,吃紅薯已經吃到就算沒有意識,也要本能反胃的地步了。
為了長久利用,李青鬆不得不考慮一點這些方麵。
而,就算此刻沒有使用任何自動化技術——李青鬆也沒有這方麵的技術,就算這種情況下,要讓二號基地全功率運轉起來,滿打滿算也僅僅隻需要80個人左右。
也就是說,二號基地投入80個人,便能養活400個人,投入產出比高達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