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從飛船原型機出現,到最終定型投入量產,速度不會這麼快。
放到人類世界之中,稍微慢一點就是十幾年時間。
在這過程之中,飛船會被反複測試,反複打磨,反複優化。一直到將事故率降到最低,才會量產投入市場。
但在李青鬆這裡,整個流程卻僅僅隻有半個月左右。
一切都快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第一批100艘飛天一型近地飛船交付後,很快便是第二批,第三批。短短一年時間內,飛在洛神星上空的飛天一型飛船數量便超過了1000艘。
它們雖然全都是飛天一型,但具體的大小、噸位、外型、發動機功率、用途等,則有所差異。
有的飛船專門運人,屬於客船範圍。有的則專門運載較大噸位的貨物,屬於重載飛船,有的則以小快靈為特點,屬於高端快速飛船範圍。
飛天一型這個係列之下,各式飛船人才濟濟。
但好景不長,沒多久,第一次飛船墜毀案例便出現了。
一艘重載飛船在飛行途中,忽然間功率失控,大量的液氧和甲烷混合在一起,變成了一顆大炸彈,在洛神星昏暗的天空之中轟然爆炸。
不僅飛船中的貨物全部損失,還炸死了數名克隆體。
對此,李青鬆的反應卻是毫不意外。
炸飛船,多正常的事兒,值當大驚小怪?
讓李青鬆像是當初人類世界那樣,經曆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去打磨一款飛船設計方案,一直到它真正成熟才推向市場,哪兒有那個時間。
既然如此,飛船出故障,甚至於爆炸就必然不可避免。
但這件事情應該分成兩方麵來看。
倉促量產並規模化使用,必然導致各種隱患和設計缺陷頻繁爆發。
這固然會導致一定的損失,但卻可以以最高的效率將這些隱患和缺陷暴露出來,然後集中解決。
原本需要反複打磨十幾年才能一一找到並消除的各種隱患,此刻隻需要量產使用不到一年時間,就能全部暴露出來,其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幾倍。
缺點無非就是炸一些飛船,炸一些貨物,炸死點克隆體而已,對於李青鬆來說,無所謂了。
於是,一邊是頻繁的飛船故障甚至於炸毀,一邊則是飛船工程師克隆體們的日夜不休,再一邊則是不斷迭代優化的飛船生產線。
飛船炸的越猛,李青鬆投入使用的飛船數量便越多。
第一個月,李青鬆炸了50多艘飛船。第二個月,則直線降低到了僅有20艘。到了第七個月,便連一艘爆炸的飛船都沒有了。
這第一年時間過去,以爆炸、報廢的300多艘飛船為代價,李青鬆飛船工廠之中製造的飛船,綜合性能直接翻了一倍還多,到了此刻更是將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飛船造了出來。
以最新研發的高效甲烷氧氣發動機為動力來源,它的速度將可以史無前例的提升到900米每秒,直接超過洛神星的第一宇宙速度,進入到它的環繞軌道!
“點火!”
伴隨著李青鬆一聲令下,這艘仍舊是半球狀結構,高度約有5米,直徑約有16米的巨大飛船尾部噴射出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熾熱的火光。
它轟鳴著起飛,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開始轉變航向,向著斜上方猛烈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