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必須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戰艦來!
眾多工廠與基地立刻陷入到了繁忙之中。
這第一代戰艦的設計以開天一型飛船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革新,添加了許多模塊。
其中最為重要的很顯然就是武器係統了。
沒有武器叫什麼戰艦?
除此之外,雷達係統也至關重要。畢竟在太空之中,雷達就相當於一艘戰艦的眼睛。
除此之外,姿態控製係統、能源係統、通訊係統等等,也至關重要。
巨大的廠房之中,無數機械臂在芯片控製之下,靈活精巧的移動著,將來自其餘工廠的大量零部件一一安裝到了飛船空殼之中。
為了這第一代中的第一艘戰艦的製造,李青鬆專門抽調了1000名克隆體,彆的什麼也不乾,專門負責進行思考。
圖紙和現實製造總歸是兩回事。在真正的製造過程之中,會有大量的之前未曾發現的問題暴露出來。
於是每當有新問題出現,這1000名克隆體便現場檢查,現場思考,現場修改圖紙調整架構,現場給出解決方案。
來自於這裡的修改方案會瞬間同步到飛船產業鏈涉及到的上千座工廠之中,於是構成飛船的幾乎每一個零部件都會做出修改,然後送到總裝車間這裡,再一次接受現實製造的考驗。
等有了問題就再次修改,改好了就再運過來,如此反複。
忙碌了約半個月時間,期間磕磕絆絆,曆經了至少數百次修改,其中還有涉及到整體的十幾次大改,這第一代戰艦終於造出了第一艘。
也就是在李青鬆這裡能有如此之高的效率,這麼多流程僅僅半個月時間便即完成。
換做正常的智慧文明,要完成這一切,沒有個十幾年時間不可能做到。
此刻,這艘戰艦便在甲烷氧氣的劇烈燃燒之下,以遠超貨運飛船的速度迅猛衝到了太空之中。
它的外形仍舊是半球狀的,不過與貨運飛船不同的是,它上麵多出了許多設施。
首先是可以自由轉向的兩挺機槍。
它們以化學火藥為驅動力,最高射速能達到每分鐘2000發左右,子彈出膛速度能達到1公裡每秒。
這已經超過了洛神星的第一宇宙速度。這就意味著,就算在洛神星地表發射,這些子彈被打出去之後也可以進入洛神星的環繞軌道,而永遠不會落下來。
彈藥倉之中,李青鬆為其配置了高達40萬顆子彈。以一顆子彈質量10克計算,光是子彈就有4噸。
它上麵還裝備有兩門機炮,可以發射內部自帶彈藥的炮彈。
一枚炮彈質量約15千克,它攜帶了200顆,便是3噸。
除了機槍機炮之外,它底部還有8個導彈發射架,可以攜帶8枚李青鬆自主設計的第一代可引導導彈,每一枚導彈質量600千克,加起來便是48噸。
不算其餘的東西,光是各種武器,這艘戰艦的負載就達到了118噸!
它的“油箱”加滿的話,一共可以加注50噸液氧和甲烷,這時候,它的整體質量便將達到了120噸。
此刻,這樣一艘龐然大物便來到了太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