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項材料的研發製備來說,溫度、壓強、原料濃度、時間、還原劑濃度等各種細節稍有些變化都會引起的成品的變化。
可現在導師的實驗數據卻告訴了他還原劑的濃度對成品的生成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也就是說,導師使用的還原劑氫氣幾乎不在二硒化鎢納米片的生成過程中起任何作用,這可能嗎?
這比彆人告訴他上帝是一隻狗都要荒誕。
但他計算出來的數據卻告訴他,事實就是這樣的。
沒有比這更荒誕的事情了。
“不,不對,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最低數值的氫還原劑的濃度已經完全飽和。”
“就像是你在一份飽和食鹽水中再添加食鹽一樣,無論你加多少進去,它都已經融化不了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的確影響很小。”
盯著天花板,徐川熟練的在腦海中思索著以前研究材料時遇到過的各種狀況,將其套用在這份實驗數據上。
“或許我應該建一個數學模型出來?來確定一下氫還原劑濃度等各項參數對於二硒化鎢納米片坍縮卷疊的影響?”
驀的,徐川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想法。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將數學模型應用於材料研發實驗上並不是一件很罕見的事情。
通過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已成為材料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重要手段,隻是說並不是每一個實驗室都有這樣的能力。
畢竟大部分的材料實驗涉及到的變量都相當多,實驗過程也都是動態的,要建立一個精準的動態模型出來,哪怕是大學數學教授都要耗費很大的精力。
“做一個吧,正好前兩天跟學姐那邊有點交流,可以實戰一下。”
想了想,徐川重新拾起紙筆,開始在稿紙上羅列變數和條件。
“設二硒化鎢納米片坍縮卷疊的速率為e,則e=∫pgha·sh2c°pd).”
數學建模的確不是他的強項,以前做材料實驗也都是請普林斯頓的其他數學教授來為他建模的,但是簡單的對二硒化鎢的實驗數據做一個剖析,並進行數據挖掘和利用數學工具進行整合他還是做得到的。
畢竟他並不需要這個模型有多精確,隻需要大致的確定氫還原劑在實驗中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影響就可以了。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很快,外麵的天色便暗淡了起來。
整整一下午的時間,徐川都在整理實驗數據,並且將有用的數據剖析出來列入exec表格中,方便後續的處理。
這是一項相當繁瑣且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一旦某個數據錄錯了,那到時候整出來的模型直接就廢了。
就像財務核賬一樣,算到莫名其妙的發現公司賬號多了十萬塊,還不知道是哪來的一樣。
最後就隻能辛辛苦苦的重新核對數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