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通過,剩下的工作隻要給夠錢,隨時可以開工。
休息站所在的位置好的是沒有在藏羚羊遷徙通道上,還有一條土路直達。
壞的是如果下雨,這條路極其難走。
每年的六到八月,是無人區的雨季。幾乎每天都有一場雷陣雨,持續一兩個小時。
這一次陳影沒有跟著巡山隊進入卓乃湖保護藏羚羊,他把目光放到了因為藏羚羊大量聚集而外遷的其他動物身上。
特彆是靠近雪山一側的一座季節性湖泊周圍突然冒出的大量藏原羚和少部分黑頸鶴。
六到八月,雪山積雪冰川融化後,雪水彙集到山下的湖泊中。原本不大的湖泊可以在短時間內“長大”數倍。溢出的水則讓周圍的草原成為一片沼澤。
藏原羚的生產期也在這個季節,它們沒有藏羚羊那麼“執著”於在某個地方生產,所以每到這個季節,偶爾也能看到藏原羚產羔的場景。
這一次發現的藏原羚產羔地附近還有不少於百隻的黑頸鶴也進入了孵化期。
黑頸鶴的巢很簡單,基本是由枯草構成。它們每窩通常產卵一兩枚,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直到三十天後雛鳥破殼。
破殼雛鳥當日就能行走,跟隨在親鳥身後的樣子可愛極了。
彆看小雛鳥很可愛,當它們一窩有兩隻的時候,戰鬥就是雛鳥的日常。
睡覺吃飯打架,直到分出生死。
據說三天內的成活率隻有百分之六十,要到一個半月後,雛鳥成為亞成體鳥,要開始準備越冬遷徙後,這種行為才消失。
陳影當然不會乾涉雛鳥之間的爭鬥,他要做的是儘量觀察確定群體的活動範圍,生活習慣,為可能發生的救援做好準備。
書本和資料庫裡的介紹總歸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圖片,很多細節,需要他看到實物後才能填充豐滿。
陳影坐在車頂,遠遠的看著沼澤那邊覓食的黑頸鶴。
山穀裡的犛牛也下來不少,大概二十多頭,遊蕩在沼澤和山穀之間的那片草地上。
那頭白犛牛也出現了,它悠閒的吃草,身邊依舊跟著一頭小犛牛。
一隻黑頸鶴從白犛牛跟前走過,扇動翅膀,引吭高歌。
犛牛隻呆呆的抬頭看了它一眼,轉身,一尾巴甩過去。
這鳥,煩牛!
車停很遠是為了不打攪它們的安寧生活。陳影看了一會兒後,帶上裝備準備上山。
他得去看看二妞給孩子們選擇的新家位置。
上去大概七十多米的地方,有一片嶙峋山崖。
山崖下麵草叢茂密,二妞說的地方大概就在這裡。
陳影拿著登山杖走過去,撥開草叢觀察環境。
果然,走了十幾米後,他看到一處比較寬敞的石縫。
石頭和地麵之間的縫隙大概有一米高,但地麵在岩石下方有個凹陷,凹陷邊緣和岩石伸出來的地方相隔約莫半米左右,足夠大雪豹進出。
關鍵是草深葉茂,從外麵看過去,小雪豹可以被完美遮擋。
凹陷的邊緣也是岩石質地,一層層下去,大概有五層高度為五六厘米一級的小台階。
這點高度,小雪豹能從容上下。
看完之後,陳影抬頭,決定上山再看看之前大雪豹選好的那個山洞。
陳影爬山攀岩的技術也算練出來了。
費了點功夫爬到山洞口,撐起身體往裡一看。
果然是經驗豐富的雪豹媽的選擇。看上去入口不大,但裡麵大概有四五平米。地麵平坦,整體洞穴比較右偏,入口的風無法直通通的吹進洞裡。上麵還有一塊伸出大約三十厘米的石板,雨水也不會輕易流進洞裡。
就算有雨水進去,整個山洞地麵略微有點傾斜度,水隻會往外流而不會積在洞穴裡。
看完之後陳影原路退到地麵,拍拍手,一轉身就看到大雪豹歪著腦袋蹲在他身後,兩隻大眼睛寫滿不解。
它抬頭看了看那個它母親傳下來的產房洞穴,再看了眼兩腳獸陳影的肚子,頭上緩緩冒出一個問號。
“你,要生崽了?”
陳影兩眼一黑,咬牙上前一步,揪住大雪豹的兩頰,狠狠挼搓一番。
他還沒來山頂看過。
爬上來之後才發現,近看是這座山的山頂,但放大了一看,這座山隻能算是個小土包。
從另一邊下去五六十米,走過一道長長的山脊,就是另一座山的。
而且山頂的麵積也比他想的大很多,差不多有個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山坡草甸。
大雪豹上來之後就朝石頭堆走了,估計這裡有它臨時窩穴。
陳影看了一會兒,正打算下山的時候,就看到他斜前方五米左右,很隱蔽的一個地洞口冒出了一顆小腦袋。
那短胖圓的體型,濃密的毛發,讓人一眼就分辨出它的種類。
沒想到在這裡也有兔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