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快到四月的維也納氣候還是很舒服的,卡洛穿越到這個世界,奧地利也是卡洛到過的第三個國家。
雖然三個國家距離並不遠,但在氣候上卻有明顯的差異。
西班牙和意大利同屬於地中海氣候,但意大利氣候濕潤,而西班牙則氣候乾燥。
至於維也納,則屬於山地氣候,相較於南歐的馬德裡和意大利來說更加寒冷一些。
但非要考慮發展潛力和地理位置的話,其實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更加優越。
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隻有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其中葡萄牙的實力對西班牙無法造成威脅,而北部和法國接壤的土地被比利牛斯山脈阻攔,隻有東西兩個小型缺口可以通過。
這也代表著西班牙隻需要守住比利牛斯山脈東西的兩個缺口,就讓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變成易守難攻的戰略要點,並且還能扼守直布羅陀海峽,控製這個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
要不是土地環境太差,再加上自日不落帝國以來,西班牙對本土的開發並不重視,王室和政府高層貪圖享樂的話,恐怕現在求抱大腿的就是奧地利了。
意大利和奧地利的地理位置都有很大的缺陷。意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雖然北部也有山脈進行阻擋,但南部可謂是一馬平川。
更要命的是,亞平寧半島整體比較狹長,沒有什麼戰略縱深。但凡碰到像英國這樣海軍比較強大的國家,意大利的大部分國土可能都會麵臨被轟炸的威脅。
再加上所有海岸線都位於地中海的原因,海軍很難從地中海的兩個出海口通向大西洋或者印度洋,總體發展受到太大的限製。
奧匈帝國也沒好到哪去。雖然奧匈帝國擁有更大的戰略縱深,但卻和德國,俄國以及意大利三個列強接壤,同時還和巴爾乾半島這個著名的火藥桶相鄰。
雖然奧匈帝國的實力確實強大,但處在這樣的四麵夾擊之地,縱使有滔天的實力也無力回天。
也正因為這一點,在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結束之後,奧匈帝國的戰略政策已經有了極大的轉變。
原本的奧匈帝國首相是弗裡德裡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一個著名的仇視普魯士,並且儘全力阻止南北德意誌統一的家夥。
儘管弗裡德裡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極力促成了奧匈帝國的建立,並且加強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但因為他仇視普魯士的政策可能會導致統一後的德意誌帝國和奧匈帝國之間強大的衝突,最終他被罷免了首相職位,換上了現任奧匈帝國外交部長久洛·安德拉希。
奧匈帝國從仇視普魯士到交好德意誌的態度轉變,也離不開巴爾乾半島愈演愈烈的局勢。
雖然目前的巴爾乾半島大部分地區都由奧斯曼帝國掌控,但奧斯曼帝國被稱為西亞病夫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個已經建立數百年的帝國內部早已腐朽不堪,雖然還擁有極其龐大的領土,但內部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
奧匈帝國和俄國在巴爾乾半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這一矛盾也促使奧匈帝國不得不選擇和德意誌帝國進行交好,避免奧匈帝國被德俄兩國夾擊。
再加上為了安撫匈牙利人,久洛·安德拉希的上位也就成了必然。他在成為奧匈帝國首相之前擔任著匈牙利首相的職位,並且堅決擁護奧匈帝國的二元君主製政策,這也是他最終能夠成功上位的原因。
而在成為奧匈帝國外交部長兼任首相之後,
久洛·安德拉希也全麵更改了上一任首相弗裡德裡希·斐迪南·馮·博伊斯特留下的政策,將奧匈帝國新的外交政策總結為兩大方針,即靠攏德意誌和對抗沙俄。
其實早在卡洛到達維也納之前,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和他的皇後茜茜公主早就討論過卡洛和索菲女大公的婚事。
政治聯姻並沒有那麼多的兩情相悅,更多的是雙方對彼此合作的看好以及對對方身份的看重。
卡洛作為西班牙國王和薩伏伊家族成員,自然是能得到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尊重的。
而且卡洛自抵達西班牙到現在也沒有什麼醜聞,除了目前沒有掌控政府權力,更像是一個被架空的國王之外,好像也沒什麼太大的缺點。
這一點其實也能接受。卡洛畢竟還沒有年滿20歲,他的國王生涯也才剛剛開始。
而掌控著西班牙政府的普裡莫已經年老,大權獨攬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