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村這一季夏稻,五百餘畝,居然產了將近十三萬斤稻。
趙金玉道:“還是新地拖了後腿,否則產量還要漲三成。”
趙正心說何止,今年是因為挖渠,他沒辦法漚那麼多肥。等下半年買了豬苗,到了秋後到後山再去挖他十幾個大的化糞池,冬天裡把人糞、豬糞混著泥土往池子裡一埋,明年春耕,這就是十幾池子的生物有機肥。
把這些肥和秸稈灰混一混,當追肥灑在地裡,就算隻種三百畝稻,明年第一茬的產量也會比眼下的十三萬斤高出一大截來。
哎呀,順風順水,天隨人願!
趙正一時得意,區區畝產兩百六十斤算什麼本事,等明年畝產能到四百斤,加上一百五十畝豆子,五十畝菜,還有河灣邊今年九月要種的七十畝麥子。
那平涼就真的富了。
趙金玉算了一比帳,平涼夏收之後,不算河灣七十畝地,原本應交稅五百一十八畝,各種稅加起來,合畝稅三十八斤,總共要繳一萬九多千斤稅。減掉這部分稅,還剩十一萬四千餘斤稻子。
趙正掐指一算,有一個算一個,平涼人均三百斤稻穀。去殼碾成精米,也有兩百四十多斤。
這一茬,吃一年都沒問題了。
而且秋收還一茬,冬天稅收新政要落地,到那時,要繳的稅就更少了,對於平涼人來說,有第一茬糧食在手,剩下的稅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
更何況,平涼手裡還有十萬貫賞錢堆在祠堂裡。
至於什麼糠餅、什麼麩皮粥,有他娘多遠就滾他娘多遠!
可不知怎麼的,原本應該挺高興的,但趙正麵對著冷冰冰的數字,心裡越來越沒有了什麼起伏。
仿佛這些都是應該的。
趙正在心裡說,這本來不應該嗎?
我平涼上下近四百口,團結一致,勠力同心。在田間地頭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忙活幾個月,結果卻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了,那才是奇怪吧?
趙金玉也從方才的振奮當中緩了過來,此時一臉的平靜,他看著遠處看不見的周集方向,道:“不過周集今年實慘,我聽說他們今年才收了兩萬多斤糧食,還有一部分小米,交完稅,就沒幾口吃的了。昨天有一家四口,一起吊了脖子,說是家裡兩個女子,交不起婚嫁稅……”
“那也不至於!”趙正沒有細算,但今年是豐年,兩個女子雖說要多交六成稅,可也不至於上吊尋死。就算沒有米吃,但換些糠和穀子,撐到年底稅改,也不是問題。
趙金玉冷哼一聲,道:“你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你忘了?去年村村都欠稅,我平涼加起來,刮了米壇子的底都還欠了兩千多斤。周集那家人去年就沒什麼收成,說好今年還稅,可算上婚嫁稅,他家今年收的那點糧食,就算下半年不吃不喝,都還倒欠三十斤。一時想不開,就手牽手一起去了!”
趙正也望向了周集方向。
說起來,他此時應該幸災樂禍的。但是他想起去年平涼的情況比這家人好不到哪去,一時有些感同身受,心裡多少有些同情。
趙金玉卻道:“也是活該!”
趙正點頭,“活該!”
夏收過後,劉懷東來了一次。來的目的有兩個,主要是來說豬苗,說是蘭州有,問趙正要多少。趙正當時伸出三個手指頭,把劉懷東嚇了一跳。
第二個目的,是商量趙吉利和劉盼兒的婚事,富安村今年頭茬收成還不錯,但劉懷東一早就拉著趙吉利去開了婚書,上了民冊,所以他家免了三年稅。婚書是有了,但是禮還未成,所以想來問問趙正的意思。
趙正覺得當初自己娶妻時礙於條件沒法隆重,但趙吉利的婚事必須大肆操辦,哪怕鋪張浪費一些都好。倒不是說他飄,薑氏對趙正對琳兒沒說的,那絕對是視如己出,比自己的嬸子都好。而且,這是平涼自從他來之後有條件操辦的最大的喜事,趙吉利又是他得力的乾將,出錢,趙正是絕對舍得的。
他就是要讓人看到,平涼如今有這個條件,他趙正也能做到一句話。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趙正穿了鞋子,和趙金玉一起回了祠堂。
在堆成了山似的那堆銅錢麵前,兩人核對了全村男女老少這半年的工分記錄。
從下河撈魚開始算起,除去殘疾老兵和年老、年幼的嬰孩不參與計分外,平涼共有三百三十人有工分記錄。小到琳兒這般年紀,大到六十歲的老人,每人平均工分九十四分,總分三萬一千零二十分,按每分三斤,乘以個人工分總數,就是每人應得的糧食。
趙金玉對著這堆數字一臉茫然,這算法雖然聽起來十分公平,但算起來工程量巨大。乘法?不讀書都算不來!
好在身邊還有個趙正,手把手教他九九乘法表。
這等上古時期的算數口訣倒是好記,趙金玉也聰慧,隻不過對著乘法表算了一個下午,才算了一百來人,正氣餒想找幫手時,卻看見趙正順著牆根要跑。
“你大爺的趙元良!你去哪呢?不來給我算算?”
趙正回頭,“去涼州述職!”
“這個時候去涼州?天都黑了啊!騙鬼都不帶你這麼騙的!”
趙正一看祠堂外,天色已擦黑,心道也是,隻好躲了回來。
兩人吃了飯又點了燈,對著那堆數字直懟到了深夜,才堪堪算了個明白。
趙金玉累得兩隻眼睛發花,此時把筆一扔,“好嘛,趙吉利一人,四百九十二斤!娘誒!”
趙正和趙金玉這等決策後勤人員,都按平均分九十四分計數。可算來算去,趙正發現周盈和周春兩個加起來,都沒有九十分。再一看琳兒,當初在磚場抱磚坯都抱了六分。
當時便就捂了臉,心裡不由罵道:這倆好吃懶做的敗家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