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不懂嗎?我不殺他,難道任由他將誹謗之言記錄在史嗎?”
王允心裡也焦急。
董卓被殺,天下喜慶。
眼下不少士人趕來長安,不趕快殺了蔡邕,以他的名氣,後麵還怎麼殺得了?
他太了解蔡邕,此人性格頗為正直。
在董卓麾下,自己做了很多卑汙齷齪之事。
蔡邕恐怕也是知道的。
萬一被記在史冊,我太原王允豈非遺臭萬年?
王允好名,把汙名記在史籍,比殺了他還難受。
這些人也不替他想想。
為何滿朝公卿大臣,唯獨他與呂布能得到董卓的欣賞。
呂布殺了待他極好的丁原,又掘了帝陵,得到董卓信任。
而他王允暗地做了什麼,才讓董卓會如此相信。
你們不知道,但蔡邕可能知道。
假如讓他記下來,那就後世人都知道。
當年司馬遷就不知道什麼叫為尊者諱。
竟敢把項籍和呂後,並列在本紀帝王傳記中,運用春秋筆法連孝文皇帝也敢暗諷。
要是蔡邕也如此,那還得了。
王允很果斷,無論誰來求情,他非殺不可。
《史記》成書後,在兩漢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謗書,也無人敢作注釋。
雖說如此,卻一直被藏在長安或雒陽的宮闕書府內。
隻有親近及位高權重的大臣,才有機會借閱。
王允當然也看過,也明白一旦這種巨作問世,哪怕是誹謗之書,朝廷和天子也不會銷毀。
反而保留到後世查閱。
等殺了蔡邕之後,王允總算放下心了。
呂布卻麵色凝重來問:“既然把蔡邕殺了,那涼州諸將,是否也斬儘殺絕?”
誰知王允反問道:“他們無罪為何要殺?”
呂布頓時緘口結舌。
蔡伯喈隻是歎息一聲,你就硬要殺。
董卓麾下的涼州諸將,可殺了許多朝堂官吏,還淩辱過宮女,這也能放過?
定罪方式,未免太因人而異了罷。
呂布建議道:“那不如賞賜錢財給他們,好收攏人心,使其不會懼怕。”
王允皺眉不悅道:“奉先,朝政之事,你遠在邊州不知如何處理,也是正常。”
“朝堂日後還是要仰仗於你,但眼下老夫怎麼做,你多看多學便好。”
呂布沉默片刻,然後拱手道:“布,告退!”
沒過數日,王允打算赦免西涼諸將。
可事到臨頭又怕赦免後,這些粗鄙的武人畏威不畏恩,有反複之意就不好處置了。
於是暫且擱下。
打算過段時間再赦免。
後來又找人商議,想將涼州士卒儘數解除兵戈甲胄。
消息傳到軍營,李傕等諸將驚恐不已,派人來長安探問王公如何肯放過?
王充覺得勝券在握,故意晾著對方,傲慢回答:“有罪之人一年內,不可赦免兩次。”
意思等明年再說。
正當涼州諸將六神無主,想逃命之時,討虜校尉賈詡站出來道:“如果拋棄大軍獨自逃竄,連民夫也能將我們生擒斬殺。
還不如率軍西進擁護陛下,攻取長安給董太師報仇,若事不可為,再逃也不遲。”
涼州諸將遂下狠心,領兵西進。
果然攻克長安,呂布出逃關東,王允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