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陛下受其蠱惑,有意將北府軍交於他手。這件事絕非好事。我大晉恐又將有第二個桓溫出現了。一點北府軍落入王恭掌握之中,中軍外軍均為其所掌控,則他人無存身之地。朝政事務必為其所鉗製,陛下恐都要受其脅迫了。這件事令本王憂心之極。哎,想不到我大晉才無外患,又生內憂,如之奈何?”司馬道子歎息道。
李徽道:“琅琊王為何不同陛下好好的商談一番,說明厲害,阻止王恭的企圖?”
司馬道子苦笑道:“你說的輕巧,我雖是陛下同胞兄弟,但有些事卻也不能胡言亂語。陛下信任王恭,我又無實據證明,如何直言?若本王憑臆測去進言,豈不被陛下認為本王是打壓異己,攻訐他人?那王恭平素表現的又甚為忠誠,迷惑了陛下和所有人,憑我一人之力,很難說服陛下。”
李徽微笑道:“王爺今日叫我來,莫非便是想要我向陛下進言。反對王恭領北府軍之事麼?”
司馬道子撫掌笑道:“李刺史當真是聰明人,此正是本王之意。李刺史要明白,王恭若是掌權,不光於大晉不利,於李刺史更是不利。”
李徽道:“跟我有何乾係?”
司馬道子道:“咦?李刺史難道還不明白麼?王恭已然向李刺史潑臟水,汙蔑你同鮮卑人勾連,一旦他手握北府軍軍權,定會對你下手。需知此人野心勃勃,我大晉外軍不外荊襄兵馬,以及北府軍和東府軍。荊襄兵馬他暫且不敢覬覦,但你東府軍兵力薄弱,他要對付你還不簡單?兵馬他若攫取北府軍軍權,首要對付的便是你。他若要你交出東府軍軍權,你當如何?”
李徽皺眉道:“平白無故,他怎可奪我軍權?陛下也不會同意。”
司馬道子冷笑道:“那還不簡單。當初桓溫借北伐之名,奪郗愔之兵,那是有先例的。若王恭要舉兵北伐,讓朝廷下旨命你東府軍一起北伐,歸於其統帥,借以攫取你東府軍兵權,你當如何?你若不從,便是抗旨,他便可以揮軍攻你,名正言順。你若從之,東府軍也將歸於他手,正中下懷。”
李徽皺眉不語。
司馬道子沉聲道:“李刺史,本王可不是危言聳聽,本王待你如何,你心中自知。本王也並非想要從你身上得到些什麼。其實,本王早知道你的一些事情,但本王可從未聲張。比如,你的一名妾室是慕容氏之女,這層關係,確實是難以洗脫你和慕容垂勾連的嫌疑。再比如,你和謝氏女郎之事……唔……本王也早就知曉。這些事,本王可沒有說出半個字來。說出來,對你,對謝氏,都是不利愕。還有你在徐州的諸多作為,已然違背了朝廷的律令,朝中多有攻訐,本王都彈壓了下去,本王對你可是仁至義儘的。”
李徽聞言赫然起身,大聲道:“琅琊王,你竟一直暗中窺伺於我,調查於我。你說這些話是何意?莫非是要挾我不成?”
司馬道子沉聲道:“李刺史,莫要誤會。本王若是想要對你不利,早就將這些公之於眾了。況且,本王知道的事情可不止這些。本王隻是想讓你明白,本王心目中是把你當做自己人的。眼下,你我當同心一力,你當助我一臂之力才是。”
李徽籲了口氣,沉聲道:“琅琊王想要我做些什麼?”
司馬道子道:“很簡單,這件事本王會和朝臣上書,反對王恭領北府軍的企圖。朝廷裡自會有人同本王一起上奏,但京外需要李刺史這樣的重量級官員協同一起上奏。李刺史,不瞞你說,除了你之外,新任荊州刺史王忱也將上書。這樣,荊襄重鎮以及徐州重鎮同本王以及朝中眾臣一起上奏,陛下則不得不重新考慮此事。我希望李刺史能夠助我。”
“荊州刺史王忱?”李徽訝異道。
“你還不知道吧,原荊州刺史桓石民病故了,朝廷新任命了荊州刺史王忱,已於上月赴任。嗬嗬,也難怪,你在徐州忙於公務,不理朝廷之事,自然不知。”司馬道子道。
李徽驚訝不已。自己確實不知道荊州已經換了刺史的消息。桓石民是桓豁之子,當了荊州刺史不過年餘,竟然已經去世了。那王忱是王坦之的第四個兒子,王國寶的弟弟,讓他去擔任荊州刺史,這顯然是司馬道子的安排。
沒想到,格局已經變化如此之快,這也難怪王恭會異軍突起了。很顯然,司馬道子的勢力已經膨脹的太厲害了。
其實到現在為止,李徽心中已經明白如鏡,他已經基本上明白了朝廷目前的狀況。
司馬曜希望振興皇權,擺脫豪閥大族的控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故而之前縱容司馬道子在朝中安插私人,侵占權力,拉攏世族,其目的便是為了削弱謝氏大族掌控朝政,一家獨大的局麵。
但謝安忽然選擇了急流勇退,謝家突然退出了權力中心,事情就變味了。失去了最大的目標之後,司馬曜自然不能再讓司馬道子亂來。雖然是親兄弟,那也要防著點。司馬道子權力過大,那也有尾大不掉的危險。更何況司馬道子行事激進,收攏了大批人附庸於他,這是一種切實的威脅。
於是乎司馬曜便火速提拔了王恭上位,用意自然是用來製衡司馬道子,不能讓朝政權力完全落入司馬道子手中。
王恭當然不是省油的燈,有了司馬曜作為後盾,自然是大肆奪權。和司馬道子之間的矛盾迅速累積,爭權奪利的事定然已經發生了不少。
眼下北府軍這塊大肥肉擺在眼前,兩個人自然是都想吞下這塊肥肉。誰要是將北府軍弄到手,將來必將全麵的壓製對手。所以,兩方都在積極行事,欲取北府軍軍權。
至於司馬道子舉薦自己領北府軍的事,大概率是司馬道子的謊言。他沒有任何理由舉薦自己,這一切不過是司馬道子想要扯上自己助他一臂之力的計謀罷了。司馬道子想要得到北府軍的領軍之權,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拉上自己,或可為他增加籌碼。
王恭說自己通敵叛國的事情,恐怕也是子虛烏有,大概率是司馬道子自己的說辭。拿這件事讓自己對王恭生出怨恨之心,讓自己跟他一起對付王恭。
隻能說,沒了謝安之後,大晉朝廷果然不出所料的迅速的陷入了這種權力的爭奪之中。司馬道子的勢力膨脹的太快了,司馬曜支持王恭製衡司馬道子,那也是情理之中。
且不說這王恭到底是怎樣的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以王恭製衡司馬道子,似乎是必為之事。在這件事上,自己是否應該幫助司馬道子,倒是一件需要斟酌之事。
倘若北府軍落入司馬道子之手,那會是怎樣的局麵?
李徽快速的思索著整件事,很快得出了一個結論。讓司馬道子得到北府軍的領軍之權,似乎比王恭得到軍權的後果更嚴重。
司馬道子的實力已經夠大了,若無約束,不知道會產出怎樣的後果來。得了北府軍軍權之後,司馬道子將會迅速的掌控全部軍政大權,排除異己,將王恭等人鏟除。到那時,對自己而言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最終他的矛頭必然指向自己。他口中說的王恭會做的事情,其實都是他想乾的事情。
若是王恭得了領軍之權,隻能算是一種平衡。王恭這個外戚新貴的實力還沒有達到威脅朝政安全的地步。更多的是對司馬道子有一種威懾作用,令司馬道子不敢肆無忌憚的行事。
所以,從平衡權力的角度上來說,自己不能幫司馬道子這麼做。
再者,從徐州的安全來說,大晉朝廷內部互相牽製,對徐州是有好處的。如果一家獨大,則矛頭必指向自己。徐州在許多人眼中已經是眼中釘肉中刺了,雖說目前東府軍戰鬥力是有一些的,但若是朝廷真狠下心來動手,結果恐怕不是自己願意看到的。
最起碼,一旦開戰的話,苦心經營的徐州之地便會成為戰場,之前的心血便會付諸東流。戰亂之後的重建又將舉步維艱,百姓們的好日子也將戛然而止。
但今日,司馬道子顯然是要逼著自己表態的。在這種事上若不表態站隊的話,司馬道子定不會善罷甘休。目前的情形下,和司馬道子翻臉是否明智?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