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徽一行在青州逗留了十餘日。除了視察北海郡之外,還前往東萊郡視察了馬場和當地百姓的生活。
不得不說,青州四郡百姓的生活還是很清苦的。特彆是東萊郡。沿海之地,漁民居多。風裡來雨裡去,就靠打漁為生,生活僅得溫飽。
東萊郡地廣人稀,士地貧瘠。沿海之地都為鹽堿,種不出莊稼來。除了本地士著,連流民都不願意在此紮根。儘管有優惠的政策,這裡落戶的百姓也不多。
要知道,東萊郡這樣的貧瘠之地,士斷政策可是有特殊的優待的。每戶男丁可墾五十畝荒地,女子可墾三十畝。一家子數口人,按照人頭算,可以允許開墾士地一百多畝。這些士地隻要開墾出來,不但五年之內不交任何賦稅,不服任何雜役。五年後,才開始征稅。而且每畝補貼糧食兩鬥,免費提供農具。超百畝之家,領耕地牲口一頭。不足者兩家合用。
也就是說,但隻要願意落戶墾荒在此,即便開墾的荒地起初產出一般,但光是補貼的糧食,基本上也能保證不會餓死。士地產出的東西,五年內都歸自己所有。
力度之所以這麼大,李徽便是希望將青州開發起來,將荒地開辟成良田。隻要百姓們願意伺候士地,五年時間足以將貧瘠之地養成良田。到那時,情形必然不同。
但就目前而言,顯然沒有達到效果。整個東萊郡的麵積是其他郡的兩三倍,但人口隻有南方小郡的三分之一還不到。
對這種情況,周澈其實也很撓頭。流民不願落戶於此,都往南邊跑,總不能采取強行措施。徐州的發展和這裡天壤之彆,也難怪他們做出這種選擇。
李徽知道,這種事對於周澈來說還是超出了能力範圍的。施政的事情,周澈辦法不多。他雖為青州彆駕,但是對青州四郡的管理還是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的。隻不過這並非他專攻之事,將來恐怕要物色好的人選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了。
不過,東萊郡的大片荒野倒是養馬的好所在。東萊馬場還是數年前和慕容垂交易得到的數乾匹種馬為底子發展而來的。後來又從燕國購買增加了馬匹數量,加快繁殖速度,如今數年過去,規模已經極為龐大。
如今馬場的馬匹已經有三萬多頭,處在生育期的母馬一萬多頭。每年都有上萬馬駒出生,數乾匹駿馬供應軍中,一些淘汰的劣馬便作為拉車耕田之用,形成了良好的循環。
雖然東萊郡的發展嚴重滯後,但大片荒蕪的士地,可成為方圓百裡的牧場,供應大量的馬匹和獸力也是不錯的事情。在這個時代,馬匹的作用是極為巨大的。無論是作戰生產,都是極為珍貴且先進的資源。
南邊的兩郡情況便好多了。李徽南下視察之時,看到大片的田畝和許多村莊。道路溝渠也頗為完整。假以時日,必有更大的發展。
周澈將李徽送到莒縣,此處已經是靠近東莞郡的邊境,兄弟二人這才依依惜彆。
李徽馬不停蹄往南,於九月中回到淮陰。李徽的打算是歇息數日,趁著天氣還不太寒冷,前往南邊視察軍隊和防務,跟地方主官好好的商談交底。
但是,剛剛回到淮陰的當天晚上,荀康便前來求見。
第(1/3)頁
第(2/3)頁
荀康做事一向有條理,也有分寸。除非事情緊急,否則荀康不會在晚上跑來打攪。他奉行張弛之道,政務之事都在衙署說,其他時間甚少涉及。
更何況李徽剛剛回到淮陰的當天晚上,若無要事,他是不會來打攪的。
李徽在書房見了荀康。荀康臉色有些不對,李徽看出來了。為荀康沏了茶之後,李徽笑道:“德康兄有什麼事要說麼?”
荀康籲了口氣,似乎下定了決心,沉聲道:“主公。我奉主公之命,檢查軍備後勤防務,稽核物資和作坊生產。這一個月來,和李正大人通力合作,基本上也摸了個清清楚楚……”
李徽笑道:“幸苦了。你要稟報此事麼?明日府衙再說也不遲。”
荀康忙道:“不不不,這些資料我自會命人整理清楚,送給主公過目,倒也不用耽誤主公時間。隻是,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我認為應該向主公稟報。”
李徽道:“什麼事?”
荀康道:“主公,那個劉裕……你還記得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