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徽心情激蕩,緩緩拿起那枚玉璽,那玉璽長寬四寸,精美絕倫。上方五龍交紐,龍角以黃金嵌補,溫潤威嚴,宛如活物。翻轉之後,正麵八字篆文寫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字體華麗靈動,有蟲鳥之形,遊弋蜿蜒之態,甚至在字上尚有斑駁朱砂殘留。
李徽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後世對此多有傳聞,附會了諸多故事在其中。但傳國玉璽早已軼失,後世也沒有現於世,隻有根據曆史文獻和資料還原的贗品。
今日,李徽親眼見到此物,本以為隻是一塊玉而已,但卻分明感受到了它身上蘊含的奇怪的精神力量和莫名的威嚴之氣。
這種感覺很奇怪,本是死物,隻是人賦予其意義和價值。但是,真正看到玉璽的樣子,感受卻又截然不同。
荀康緩步上前來,仔細端詳了一番,聲音顫抖的道:“元達,這傳國玉璽,你從何處得來?”
苻朗沉聲道:“此玉璽乃是我大秦先帝苻堅所藏。那一年,長安危急,慕容衝兵臨長安。先帝不得已西奔,行至五將山,為逆賊姚萇兵馬所困。先帝見事不諧,便命我攜玉璽和兩位公主逃走。先帝言道:傳國玉璽豈能為逆賊所得,命我好生守護,若大事不可為,便將玉璽獻於天命之主。其後的事情,你們也都知道了。姚萇逆賊求玉璽不得,便殺了先帝。而我,則攜玉璽和兩位小公主南逃,一直來到了淮陰。此玉璽便在我手中藏匿,從未示人。”
眾人嗡然。苻朗淮南之戰時為李徽所擒,李徽待之甚厚,但他卻執意要回秦國。此舉令許多人不滿,說苻朗是忘恩負義之徒。後來苻朗又回來了,還被委以重任,許多人都表示不滿,認為李徽待他太寬厚了,這種喪家之犬,秦國滅了,才又來投奔,不該待他如此寬厚。
誰也沒想到,苻朗居然攜帶了傳國玉璽而來。
趙墨林的關注點不同,他沉聲道:“苻大人,你是說,你所攜令妹二人並非是你的親妹妹?而是……而是苻堅之女?秦國兩位公主?”
苻朗沉聲道:“正是。她們是先帝之女,五將山廟宇之中,先帝不願她們受姚賊之辱,欲殺了她們二人。是我求情,帶著她們逃來淮陰的。因為身份敏感,不敢公開,故而說她們是我的親妹妹。並非有意隱瞞諸位,實在是有些驚世駭俗。”
趙墨林籲了口氣,對李徽道:“主公可知此事?”
李徽沉聲道:“起初不知,後來……才知道。但玉璽之事,我卻不知。”
趙墨林點點頭,不再說話。李徽和苻朗的兩個妹妹苻寶苻錦的事情其實早已傳的沸沸揚揚。李徽常去苻朗府中留宿,沉溺於二女美色,此事趙墨林等人都知道。他們還曾隱晦的向李徽提及,希望李徽注意風評,避免為人所議論。還提醒李徽,不可因女色而入陷阱,對苻朗加以防備雲雲。
但現在,他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若那苻寶苻錦是苻堅之女,李徽寵幸她們,便情有可原了。那可是大秦的公主,不光是因為美色,也不光是胡漢通婚,納秦國公主之後,或更有身份上的考慮。秦國舊人會更容易接受李徽。通過這兩位公主的身份,對秦國舊臣和遺民是有號召力的。這或許便是主公不顧風評,和兩位秦國小公主交好的原因。
第(1/3)頁
第(2/3)頁
李徽微微有些發窘。自去年自己和兩位小公主的事情為人所知以來,民間拿此事當成談資八卦,頗損自己風評。自己其實也有些慚愧,總覺得此事有些過分。但是兩位小公主確實是可人兒,熱情乖巧,在她們那裡,李徽得到了難得的歡暢和滿足。所以常去苻朗府中私會她們。
這事兒公開提出來,頗有些不便。趙墨林這麼一問,更是有些刻意了。
荀康不願讓李徽難堪,將話題引回到玉璽身上。沉聲道:“近來,關於玉璽的傳聞不斷。玉璽的蹤跡忽隱忽現。大前年光是淮南一帶,便說發現了兩枚傳國玉璽。一說是苻堅淮南之戰時倉皇逃走而遺失,一說是苻堅兵敗時交於本地一名百姓之家保存。後證明都是贗品,乃是想乘機撈些好處的彆有用心之舉。這兩年更是稟報有多起。去年清淮河,不是有人說挖出來了玉璽麼?後證明乃粗製濫造之物。元達,不是我不信你,你如何證明此玉璽不是贗品?”
苻朗俊美的臉上露出微笑來。
“荀大人問得好,這恐怕也是諸位心中的疑問。若是贗品,豈非是欺詐之罪,此物自然也毫無用處。我自得此玉璽以來,無一日不在想著這件事。雖則,此玉璽得自先帝之手,理當不會是贗品。但當日形勢緊迫,我也無法向先帝詢問此傳國玉璽的來曆加以佐證。所以,這幾年來,我不知細細查看了玉璽多少回,它身上的任何一處斑駁和細節,我都能了然於胸。這幾年來,我更是遍閱文獻,查詢傳國玉璽隱沒現世之事,以期加以驗證真偽。到如今,我可以性命擔保,此玉璽絕非贗品。”苻朗大聲道。
“願聞其詳。”荀康沉聲道。
苻朗點頭道:“主公,諸位。傳國玉璽的傳聞,想必諸位都有所聞。相傳乃先秦丞相李斯命工匠以和氏璧雕刻而成。這一點當無懷疑,秦漢之時書籍竹簡,皆有記載此事,這恐也是之後和氏璧不現於世的原因,因為和氏璧已雕琢為玉璽,再無此物。秦滅之後,子嬰獻傳國玉璽於漢高祖,傳國玉璽歸於漢室,此亦有正史所記。且我找尋到了漢時殘留詔書十餘封,皆有玉璽所蓋之印,比對之後,細微吻合,毫無疏漏。此為證據之一也。”
眾人紛紛點頭,這倒是有利的證據。漢朝的詔書上有傳國玉璽所蓋的印記,拿來做對比可以作為證明的依據。不過,作偽者自然會想到這一層,精雕細刻足以亂真,光是這一點倒也不能完全證明。
苻朗顯然明白眾人的想法,繼續道:“光是印證比對印章字跡,尚不足以完全證明。故而我遍查古籍,追尋記載,被我發現了一個大秘密。當年王莽篡漢之時,曾逼迫皇太後王氏交出玉璽。王太後怒而擲玉璽於地,斷其一角。王莽得知,以黃金鑲嵌修補。此事史書皆有記載。根據此事記載,傳國玉璽當缺失一角,以黃金補之才是。然而事實上,這枚傳國玉璽四角完好,唯有一隻龍角缺失,以黃金修補。我本以為,這可以證明我手中的玉璽為假,因為缺失的非玉璽四方之角其一,而是龍角。和記載不符。此事曾困擾我許久,令我夜不能寐。”
眾人這才注意到,那傳國玉璽下方四方完好,上方五龍交紐處有黃金修補的龍角。這確實和傳聞不符。
“是啊,這完全不符史書之載啊。如何解釋?”趙墨林皺眉道。
苻朗微笑道:“我查閱半年,搜尋緣由。終於找到了王猛新朝時的兩本記載。一本為《新朝廣記》,一本為《秘聞雜書》。書者一為新朝官員唐玉,一為宮廷內史趙無為。這兩本書上記載的是,當初王太後確實砸壞了玉璽,但斷的正是龍角。龍角細幼,以太後之力,擲於宮中氈毯之上,怎可令四角崩壞?隻有龍角脆弱,放有可能斷裂。而新朝詔書上,玉璽之印完好,並無修補缺失之痕。可見,當初隻是斷了龍角。史者穿鑿附會,故而以訛傳訛。由此可知,同此玉璽形製吻合。此乃證據之二也。”’
眾人儘皆恍然。原來這裡邊居然有這樣的隱情。
趙墨林沉聲道:“那兩本書,以及相關詔書作為證據,可否借我一觀。”
第(2/3)頁
第(3/3)頁
苻朗沉聲道:“相關證據我都保存完好,回頭便命人呈上,供諸位過目證實。”
荀康道:“還有其他的證據麼?”
苻朗道:“當然有。大漢國滅之後,傳國玉璽為曹丕所得。書載,曹丕命人刻字於玉璽肩部,以示國祚正統,避免有人議論他篡漢得位不正。那幾個字為:大魏受漢傳國璽。表示乃獻帝禪讓得位,而非篡奪。諸位請看,那玉璽上是否有此七字?”
荀康細細觀察,果然在玉璽肩部看到了一些磨損的字跡。隻是字跡磨損,幾無可辨認。
“字體不全,難以辨認。字倒是有的。咦?這裡倒是有四個字:天命石氏。這又是怎麼回事?”荀康叫道。
苻朗嗬嗬笑道:“那就對了。魏滅之後,玉璽歸於大晉。武帝得璽,一統天下。然永嘉之時,北方亂起,關中歸於漢趙。漢趙自詡為大漢後裔,得玉璽乃理所當然。但漢趙為石氏所代,便為石趙,便是我大秦的前身。石氏自詡為正統,便磨滅曹丕所刻之字,於玉璽右側邊刻‘天命石氏’四字。這便是荀大人看到的那四個字。那‘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字,之所以磨損難辨,便是石氏所為。而這便是證據之三。此玉璽上的損壞,磨失,新增刻字,皆同史載相合。綜合以上三個證據,此傳國玉璽豈能是假?”
眾人豁然開朗,所有心中的迷霧和疑惑都被澄清,紛紛點頭而笑,讚歎不已。
“主公,諸位。傳國玉璽現世,此乃驚天大事。苻朗說的已經很明白了,此玉璽絕非贗品。今日為主公所得,此乃天意,可喜可賀。這豈非是天命所歸之兆麼?諸位,你們說是也不是?”荀康沉聲道。
所有人都紛紛點頭,七嘴八舌的道:“正是。此乃天命之兆,主公乃天命所歸之人,當成大業,不可違天命。”
李徽沉吟不語,盯著那枚玉璽。既感慨苻朗用心考證,又唏噓這枚玉璽曆經曆史的風雨,見證了無數的興衰,今日居然出現在自己麵前。這真是有些不可思議。
對堂上眾人所言,李徽恍若不覺。.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