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是一種文化。
在大夏有著不下於數千年的悠久曆史。
仗劍天涯,把酒江湖!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武俠精神永雋大夏人的骨血基因裡。
上到八十歲拄拐老翁,下到八歲玩泥巴孩童,隻要是男人,就沒有誰不為之著迷的。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
在這龐大的精神訴求之下,武俠文化迎來了蓬勃發展。
開始是小說。
文字下的武俠世界,不僅有武林高手,還有神功秘籍。
窺得一線便想見一方世界。
恩怨複雜,或因師門宿願延續數代,或因情仇交織愛恨兩難。
門派林立,或隱匿於深山古林,或雄踞於繁華城鎮。
這一切牽動人心,多麼令人心癢難耐。
尤其小說中,內功武技的描寫,或剛猛無比,或綿柔克剛。
還有那飛簷走壁,騰地便能萬丈高的輕功,更是讓廣大武俠迷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但這些終究隻存於幻想當中,在現實中卻是無法具象化出現。
直到電影出現了。
武俠故事被搬上了大熒幕。
古代俠客仗劍天涯,現代俠客以武犯禁。
原本大腦想象中的江湖豪客,被演員們一個個生動演繹出來,他們通過肢體動作,來模仿小說中描寫的招式。
配合簡單的特效,來展示小說中描寫的輕功。
武俠片的巔峰時刻很快來臨,而大夏武道也是盛極一時。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觀眾口味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人們知道輕功什麼的都是沒有科學依據。
加上現代搏擊題材的興起。
武俠片向武打片轉變。
這段時期。
不少有真功夫的從業演員開始展露頭角,成為紅極大夏的功夫明星。
而房龍大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香島鼎盛的功夫一哥。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觀眾的口味一直在變化。
武打片鬥狠好勇,逐漸為大眾所不喜。
正所謂世事如棋局局新。
房龍急需一場轉型之作重回巔峰。
而此前,星耀十個億投資的大製作《太極》籌拍,他曾讓助手與劇組接洽,看雙方之間有無合作的可能性。
而當時,張牟不是沒有考慮過房龍的加盟,畢竟,人家好歹也是享譽香島的功夫一哥。
這樣的人加盟《太極》,肯定會對票房號召力產生極大的正麵作用。
但當時,王興興眼睛長在頭頂上,認為大夏演員的咖位,根本就匹配不上《太極》這麼大的投資,所以,他攛掇著程傑向蔣焉大老板建議采用國外巨星!
所以,這次接洽也就不了了之。
說句心裡話。
房龍當時挺失望的。
畢竟,《太極》可是十個億的大投資。
而他呢。
雖然盛名已久,但也已經好久沒有開工拍戲了。
時代終究是變了啊。
大夏人都不那麼喜歡看拳拳到肉的武打片了。
他們覺得觀感不好。
有那閒工夫還不如看點玄幻大片呢。
畢竟,浩瀚宇宙,萬古大道,對當前的人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什麼事不就是稀奇二字嘛。
尤其文娛作品。
同質化一旦嚴重,對於整個題材來說都是致命性的打擊。
而武打片,甚至後來換了個說辭的功夫片。
都不那麼討大夏影迷所歡喜了。
所以,《太極》這樣十個億大製作的籌拍,若能加入劇組拍戲,不談演個男主,至少演個男二,甚至男三,於他的事業也是有諸多益處的。
可想得千般萬好,最終事情沒成,也隻能徒增悔恨。
唉,當時要是再主動一點就好了。
房龍大哥一直很後悔。
不過,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乎人意料。
暑期檔結束,《太極》隻斬獲了11億的票房成績,這讓大夏吃瓜群眾驚掉下巴的同時,也讓房龍大哥覺得實屬不幸中的萬幸。
還好,他沒加入《太極》!
若不然,這票房成績不給力,背鍋的可就是他了。
這也不是說他沒有擔當,隻是如今這樣的處境之下,任何不利的影響都會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可不想自己的演繹事業就此中斷。
正是年富力強之際,房龍覺得自己還能更上一層樓!
而這次《太極》撲街,據不少業內專業人士分析是劇情的原因。
跟演員有關係,但關係不大。
而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的,演員開口一股子大佐泡菜味,其實很好解決。
可以用配音修正的。
但不見得配音後,這部戲就能起死回生!
所以,甭管誰去演,都逃不掉這撲街的命運。
但普羅大眾可不管這些,影片不好看,撲街了,相應的演員也會被人嘲笑。
而有些導演找人呢,也是會將這些因素考量進去。
所以,之前對王興興百般喊打的從業者,其實內心還是有些感激他的。
因為他的拒絕,讓他們因此逃過一劫。
正所謂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萬事萬物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著變化。
冥冥之中。
房龍感覺這世間應該有部戲再等著他。
有部讓他重回巔峰的轉型之作!
可到底是哪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