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海巡甲十六號的水手們七手八腳地把兩個箱子一樣的武器,搬到甲板上特製的發射架上。
沒錯,這就是隆慶二式火箭彈,四聯發海軍版。
特點是推進藥減少,射程減少到兩公裡。
彈頭部分外殼陶瓷,裡麵隻裝了一斤的火藥,比陸軍版的少多了。
卻裝了四十五斤火油,大號燃燒彈。
彈頭頂部還有一根三棱長錐,不是為了破甲,而是為了釘上船體。
海軍版火箭彈威力不靠爆炸,靠的是迅猛地燃燒,炸不死你,燒死你。
現在的黑火藥,想把一艘帆船炸毀,要麼量足夠大,要麼炸對位置,都不容易。
想燒毀一艘帆船,簡直太容易了。
明國的火箭彈,最基礎的原型是“出水火龍”。
竹製的兩級火箭,射程不詳,準頭隨緣,主打一個各安天命。
後來朱翊鈞對其進行了改進,技術源頭來自於他曾經在網上鍵政時了解過的康格裡夫火箭炮。
康格裡夫火箭曾經是英軍武器庫裡的當家花旦。
第一次亮相,就用於拿破侖戰爭。
1807年,英國海軍向丹麥哥本哈根發射了兩萬五千枚康格裡夫火箭,把這座北歐名城付之一炬。
據某位軍官的書信記載,1813年的萊比錫戰役時,康格裡夫火箭把拿皇的法軍打得像螞蟻一樣四處逃竄。
1814年,英美戰爭中,康格裡夫火箭攻擊了巴爾的摩附近的麥克亨利要塞。
大發神威的場麵激發了美國詩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靈感,在他的詩篇《星條旗》中寫下了“火箭的紅光閃耀”。
而《星條旗》後來成了美國國歌歌詞。
第一次鴉片戰爭,康格裡夫火箭隨著英軍在廣州、舟山、南京等地大發神威,大敗清軍。
這麼厲害的康格裡夫火箭是怎麼發明的?
英軍在十七和十八世紀征服印度時,被印度土王用中國學來的火箭打得焦頭爛額。
善於學習的英軍把繳獲的印度火箭運回國,引起了武爾威治兵工廠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裡夫的極大興趣,加以改進,在1805年研製出威力更大,有點準頭的康格裡夫火箭。
朱翊鈞出手,肯定不凡。
明軍的火箭彈幾經改進,嘉靖四十六式火箭彈可以說是康格裡夫型火箭,或者是長杆大號二踢腿式火箭彈的極致。
到了隆慶二式,就開始走上真正火箭彈的道路。
長圓筒的彈身分推進部和彈頭部。
穩定的推進藥,尾翼和自轉螺旋槳,與康格裡夫型火箭截然不同,威力更大,準頭更準。
俞大猷把隆慶二式火箭彈四聯發海軍版,裝配到海巡槳帆船上,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吳淞船和世子大帆船好是好,就是帆具、繩索非常複雜,甲板上堆滿了各種器具,密密麻麻的。
嘉靖四十六式火箭彈在吳淞船上發射就引發過事故,尾部噴出的火焰把繩索、帆布引燃,釀成大禍。
所以火箭彈在海軍軍艦上可以用,但是必須加以改造,在甲板上騰出足夠的空間。。
南海水師左營的船隻,主力都是吳淞船,嘉靖四十二年到四十六年下的水,根本沒有考慮用火箭彈。
現在改又不現實,三寶府滿剌加和龍口港的船廠,維修一下還行,大改就沒有這個餘力。
後來火箭彈在海巡營的槳帆船上測試,效果卻好得不行。
槳帆船隻有兩根桅杆,硬蓬帆,配置簡單。
船槳在甲板下麵的劃槳艙,上層甲板空曠一片,不用擔心火箭彈尾焰的危害。
俞大猷知道海巡營火力不足,下發的火箭彈水師主力艦又一時用不上,不能浪費了,於是就裝備給海巡營的主力槳帆船,加強他們的火力。
想不到這麼快就用上了。
隆慶二式火箭彈很快就在發射架上裝配好了。
這個架子可以左右上下移動,操作手坐在旁邊,拉著發射架,盯著三點一線的瞄準器,請示道:“報告!目標兩艘,請問打哪一艘?”
丁二貴聽了報告,舉起望遠鏡看了一會,最後指著羅蘭騎士號說道:“這艘船的人最他媽的囂張,給老子打它!”
“是!”
“水手長,叫槳手們蓄力,隨時加快船速。我們要提防葡萄牙人船隊追過來報複。”
“是!”
槳帆船的槳手都是本地土著青壯,煌煌武威下下,聽話又好用。
“舵手,往那艘三麵青色旗的葡萄牙船靠近。隨手候命。火箭彈發射後,立即轉向,向外脫離!”
“是!”
“給其他友船發信號,通報我們的行動,叫他們自己注意,配合行動。”
“是。”
很快,四聯發的隆慶二式火箭彈對準了羅蘭騎士號。
炎海巡甲十六號與它的距離慢慢拉近到四百米。
羅蘭騎士號囂張地又開了兩炮,不出意外,這兩發炮彈消失在茫茫大海裡,連浪花都看不到。
船上的葡萄牙水手對著炎海巡甲十六號大聲辱罵,儘情恥笑。
“你們這些該死的異教徒,快些投降!”
“該死的黃皮猴子,我會把你們殺光!”
羅蘭騎士號和艦隊大部分葡萄牙戰艦一樣,殺遍非洲、威震阿拉伯,在印度縱橫無敵,就是沒有嘗過明國的鐵拳。
此時的他們驕橫無比,自認為天下第二。
嗯,這個世界也就西班牙人比他們強一點。
隻是他們還不知道西班牙人已經被明國人堵著收拾了兩次,每次都是全軍覆沒。
否則的話就沒有這麼囂張了。
他們得意洋洋,不可一世,卻不知道末日即將到來。
“發射!”
隨著丁二貴的軍令,四發隆慶二式火箭彈被陸續點燃,尾焰噴射,一米八長的火箭彈在四米長的發射軌道上滑行。
尾槳飛快旋轉,獲得了穩當的彈道,然後脫軌而出,沿著海麵向四百米外的羅蘭騎士號飛去。
四道火焰在海麵上劃過,羅蘭騎士號的水手們很快就發現,指著它大聲驚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