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等張居正緩過神來,繼續施加影響。
“張師傅,我們參觀過豐潤羊毛呢絨廠,你覺得重要嗎?”
張居正馬上答道:“非常重要。”
朱翊鈞又問道:“重要在哪裡?”
“一年百萬米的羊毛呢絨,可以讓數十萬軍民冬天穿得暖和體麵,一年可以收多少稅啊。”
張居正感歎道。
他初步看了呢絨廠的賬本,瞠目結舌。
由於是隸屬於少府監的“大明央企”,呢絨廠在賬目和納稅這塊,從來不打馬虎眼,看到那一串串數字,張居正心都熱了。
一隻會下金蛋的老母雞啊。
要是大明遍地都是這樣的老母雞,國強民富指日可待。
“張師傅,還不止如此。”
張居正眼睛一亮。
不止如此?
“皇上,還請指點臣。”
“張師傅,朕問你,呢絨廠的羊毛從哪裡來?”
張居正捋著胡須答道:“吳廠長有說,羊毛是沿著灤河一路南下,來自灤河中上遊,以及西遼河地區牧區。”
“沒錯,豐潤羊毛呢絨廠大量收購羊毛,讓灤河中上遊和西遼河地區上萬戶牧民,每年多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有了這筆錢,他們可以買糧食、食鹽、茶葉、棉布、呢絨和其它各種生活用品,衣食無憂。
張師傅,你知道大明最大的羊毛呢絨廠在哪裡嗎?”
“在遼東新民,那裡的新民羊毛呢絨廠是大明最大的呢絨廠,去年納稅十二萬銀圓。”
“沒錯。新民羊毛呢絨廠去年出產羊毛呢絨一百二十萬米。它是去年新建成的新廠,產能還在爬坡,今年預計能出產呢絨一百六十萬米,後年可衝到兩百萬米。
它一個廠,還隻能把察哈爾部舊地牧區的羊毛,吃掉一半。少府監準備在廣寧義縣、沈陽再建兩個廠,勉強能把蒙古左翼牧區的羊毛吃下。
同時在大同、東勝再建兩個羊毛呢絨廠,吃下右翼牧區的羊毛。再加上設在赤峰、豐寧、大同等地的牛羊肉聯罐頭廠和皮革廠。
漠南的蒙古諸部,養羊放牛就能豐衣足食,還用得著騎著馬、提著腦袋南下抄掠嗎?”
張居正一下子明白了,“皇上聖明!這豐潤呢絨廠,就是經濟手段羈製漠南蒙古諸部的重要一環。
臣終於親身體會到,皇上此前跟臣等講《政治經濟學》時說的,經濟是政治軍事的基礎。經濟搞活,一切就都活了起來。”
張居正在心裡把算盤珠扒拉了一下。
蒙古漠南左右兩翼的牧民,自從歸附大明,算是等到好日子了。
剛才皇上說的羊毛、養羊放牛不算,太仆寺每年還要從草原上采買大批戰馬和馱馬,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歸附大明,成了自己人,糧食、食鹽、茶葉、白糖、棉布等日用品就不好意思賣得那麼死貴了,按照內部價一算,便宜一大截。
收入增多,支出減少,日子自然就好過了。
張居正還想明白一件事。
漠南牧民以前是養羊放牛,現在也是一樣,為什麼現在的日子就好過了?
那就是搞活經濟。
漠南牧民養的羊,放的牛,以前隻能是拿來吃。羊毛、牛皮等也是牧民手工搓,生產效率極低。
現在工業化生產,光豐潤羊毛呢絨廠一家,比此前漠南草原所有牧民一年手工搓出來的羊毛線和呢絨都要多。
生產效率提高,相應的賺到的錢就多了,回饋給牧民的回報也就高了。
一環扣著一環。
原來如此啊。
張居正覺得自己對皇上講的政治經濟學又多悟到了兩分。
算盤珠子在心裡扒拉了一會,張居正下意識地用自己讀過的聖人道理去套,猛地發現,怎麼套都套不進去。
就算曾經讀過的《管子》等雜書,也是講得比較模糊,沒有皇上講的《政治經濟學》這麼透。
張居正心裡猛地一驚。
聖人道理,程朱理學,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
不,不,它還是有用處的,它在約束人的道德言行上,還是有用處的。
可是吃不飽、穿不暖,誰講道德?
記得皇上在講課時,提過一句,人的需求分五種,其中最基本的兩種,第一種是吃飽穿暖和溫飽思淫欲的生理需求,第二種是追求安全、秩序和穩定的安全需求。
隻有這兩種基本要求得到滿足了,人才能算得上有完整的人格,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會彬彬有禮。
張居正猛然意識到,在沒有解決百姓溫飽,卻在跟他們講道德,本身就不是一件很道德事。
至此,他心裡那座數十年飽讀聖賢書壘築的泰山,猛地炸開一道裂縫。
解決完鴉鴻橋工農之爭,朱翊鈞和張居正的東巡之路,繼續前進。
他們來到位於開平中屯衛的開平煤業公司,這裡有大明目前最大的煤礦。
直隸巡撫胡如恭在這裡恭候著。
“皇上、張相,這是兩頂藤製的安全帽。”胡如恭遞上兩頂圓硬帽,就跟挖空的半個大西瓜一樣。
裡麵是一圈布條和網兜,起著固定和緩衝作用,還有帽子兩邊還扣著一條可伸縮長短的窄皮帶。
“張師傅,帶上吧。進了礦區,安全第一,這個安全帽必須戴。”
朱翊鈞自覺的取下翼善冠,戴上這個安全帽。隻是發髻高聳,戴著有些不舒服。
“老胡,礦區的工人們,發髻都剃掉了嗎?”
“回皇上的話,都剃掉了。有發髻戴安全帽很不方便。”胡如恭在一邊答道。
張居正取下烏紗帽,戴上安全帽,也覺得不舒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啊,怎麼能剃頭發?”
朱翊鈞看了他一眼,又不是叫大家剃頭發留個金錢老鼠辮,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曆史上滿清入關,建議實行剃發令的是你的進士晚輩孫之獬。
你天天拜的孔聖人後裔,被大明冊封的第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領著族眾率先剃發,並向清廷上奏了《剃頭奏折》,一頓跪舔。
那會就不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胡如恭在一旁說道:“張相,早在東南剿倭時,軍中受傷,發髻不便醫治,上陣前軍士們全部理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