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溪到辰溪之間的沅江江麵上,三艘槳船在魚貫逆江而上。
王一鶚站在船頭上,迎麵吹來的江風,把他的衣衫吹得嘩嘩作響。
兩岸青山翠屏,連綿起伏,仿佛遠古之際就沉睡於此的巨人。
山上植被層層疊疊,仿佛披在巨人身上的綠色衣袍。
有的山高聳險峻,雲霧繚繞,時不時鳥叫猿啼,破空而出。
陽光照得江水波光粼粼,船槳劃開水麵聲,在寂靜的江麵上,在高聳的夾山間回響。
看著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王一鶚興致大發:“諸位,千年前,屈原大夫正是逆著這條江而上的。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苟餘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入漵浦餘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吳承恩在旁邊說道:“枉渚是枉水流入沅江的小水灣,在而今常德以南。
辰陽就是而今辰溪。漵浦也有此縣,辰溪上遊的漵水之畔。傳聞楚漢爭霸時,項羽葬楚義帝於此地,故而又名義陵。”
王一鶚哈哈一笑,“屈大夫悲憤絕望,那是因為身逢亂世,楚王昏庸,所以有‘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乾菹醢。’之哀歎。
而今大明天子聖明,朝廷煥然一新,上下奮發圖強,故而有‘乾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之壯言。”
湯克寬欣然說道:“每次讀到皇上這首《少年中國說》,我都會心潮澎湃。是啊,而今我大明正脫胎換骨,煥然一新,故而才有這少年朝氣蓬勃之相。”
全慎勇、任博安和姚丙周看著眼前景色,神情激蕩。
川邊都司都指揮使劉顯已經離開盧溪,順江出常德,再轉澧水去澧州,北上至長江邊上的枝江,轉船逆江而上,去四川赴任。
下午王一鶚一行來到辰溪縣城。
辰溪城位於辰水入沅江口,是銅仁府、麻陽、鳳凰、漵浦、黔陽、沅州、晃州通往常德府的水陸要道,比盧溪縣城略大一些。
這裡也有兩個碼頭,官碼頭和民碼頭,也叫水碼頭和旱碼頭,相隔不遠,都在沅江邊上。商鋪也集中在附近一處,顯得更加繁華熱鬨。
街道也是石板路,往來的人也多是頭纏包布,藏青斜襟衣衫寬腿褲,背著竹背簍。相比盧溪城,多了不少身穿襴衫衫袍,頭戴儒巾的文人學子,以及短打勁衣裝扮的旅商。
碼頭上辰溪縣丞徐耕田帶著縣衙十幾位官吏來迎接。
“辰溪縣衙就你們十七人?”
王一鶚皺著眉頭問道。
徐耕田被王一鶚一問,嚇得臉色發白,身子哆嗦,“下官,下官有失遠迎,還請督督督爺恕罪。”
他嚇得連如何稱呼王一鶚都不記得了。
全慎勇上前一步,替他解釋道:“啟稟王督憲,辰州府盧溪、辰溪、漵浦、黔陽、沅州、麻陽六縣,縣衙主佐官總是會缺一兩位。
好一點的有縣丞、縣尉和主簿,差一點的隻有主簿或縣丞一肩挑。”
王一鶚點了點頭:“此前國朝吏部分揀官吏,全靠抽簽。隻是上有計策,下有對策。說是全憑天意,實際上多有舞弊。
給錢的就上天保佑,中個好簽。沒給錢的就中簽偏遠邊陲之地。這裡此前是荒蠻流放之地,就算被吏部簽中,多半也是告病推辭不來。
現在新官製改革了數年,湖廣還未被惠及到。不著急,淩撫台已就任,這次鄉試雖然被宵小擾亂,隻不過是推遲半月而已。
現在已重開鄉試,錄取的乙丙三科舉人,按照律製將分揀本省為官。等到他們培訓期期滿,撫台會優先安排到辰州府、永順府。
此外吏部會選調五百名國子監和學院招錄生,分到各省鍛煉。本督找方天官要了五十個名額,屆時也會優先分到辰州和永順府。”
全慎勇驚喜道:“那可太好了。多謝督憲。”
王一鶚揮了揮手,“改土歸流,永順府和辰州府是另一處戰場,最是鍛煉人的地方,好鋼用在刀刃上,希望你們辰州府給湖南,給吏部好好錘煉幾把好刀來。”
進到辰溪縣衙裡,王一鶚在全慎勇的陪同下,找徐耕田談話。
“辰溪縣事繁嗎?”
“回督憲的話,辰溪縣事不繁。此地百姓苗漢五五開,苗民平日自行其是,就算有糾紛也是各寨內部或互相協商,少有到縣衙告事。
漢民多為此前的辰州衛軍戶,還有部分商旅。行事彪悍,多有紛爭卻喜歡自行處理。
此外本縣檢法官、司理官尚缺,鞫讞之事難以遵行。”
王一鶚笑著問道:“如此說來,你是偵辦、緝捕、檢法、司理一肩挑,一手包辦?”
徐耕田雙手一攤,十分乾脆地答道:“沒錯,如督憲說的一樣,我什麼都做。還有征糧、縣試、祭祀、修橋、河堤其中最令下官頭痛的是縣試。
因為學子不足,漵浦縣的學子也到辰溪來考試,嘰嘰喳喳,鬨得下官頭大。”
“你是什麼功名?”
“南京國子監監生。”
王一鶚猛然想起,“前些日子長沙城傳的縣試笑話裡,那位主考官就是你?”
“對。當時下官第一次任考官,東拚西湊,湊齊了考題,製詩詩名卻犯了難,想了天都想不出來,臨考時隨意點了個《明月》為題。
有位鄉下教書先生寫了一首詩,‘團團離海角,漸漸出雲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下官見教書先生考了十來年,連個庠生都考不上,一時憐憫,便說他,意思是好,可就是沒韻,有韻本官就點你。
結果這個教書先生歎息道,我就是沒運,才一直教書,要是如大人一般有運早就做官了。當時把下官氣得都笑了,活該十年未中,當即把他趕了出去。”
王一鶚笑了,“而今天下讀死書的人太多了,隻知其字不知其義。這樣人的還考什麼啊,就算僥幸考出來,也是渾渾噩噩,與國與民無益。
供銷社,還有工商實業會陸續進入辰州府,這種讀書人可招錄進去做個賬房或記室。百姓中讀書人不多,工商大興,又急需能識字算數的人,不要浪費了。”
“遵命!”
又問了辰溪縣其它的政事。
田賦沒有一年是能繳足的。此地多山寨苗民,結寨自保,外人少有踏入,官府沒人敢到山寨去收糧食。
隻能在縣城附近征收,那裡多是世家地主,以及軍戶轉過來的民戶,一言不合就要開打的。
怎麼收?
“督憲,此地苗漢雜居,民風彪悍,偏偏官吏缺員,又招不齊衙役快班。縣衙毫無威嚴。年年征糧不足,次次磨勘為下。
此前辰溪縣有知縣和縣丞,吃了兩三次磨勘劣下後,前途無望,乾脆掛印離去,此後辰溪縣就十幾年沒有知縣了。
下官這個縣丞是趕鴨子上架,原本還一腔抱負,當了一兩年後也無欲無求了。”
全慎勇在旁邊補充道:“辰州府七縣加鎮溪所,沒有一縣能足額征糧。國朝地方吏治,以征糧為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