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不再叫衙門,正式叫某某官署,自稱是本機關,或本單位。
公文往來也定了新製式。
必須采用標點符號,以及規定的文字,以前兩日禮部和太常寺聯袂簽發的《大明公文典範彙集》為準。
《大明公文典範彙集》除了規定句號、逗號、問號、分號、冒號、感歎號等十六種標點符號的規範用法外,還規定了從此必須用規定的文字。
此前的文字,從漢唐成熟開始,字體非常多,有的文人沒暖事做,就喜歡編字玩,越編越複雜。
當然了,有人繁化,也有人簡化。
簡化字自古以來就有,文人也稱其為俗體字。
大家使用的多半是俗成約定的字,有繁有簡,變化多端。
不過很多文人無聊,喜歡玩文字遊戲,覺得俗體字太俗,就是喜歡用繁體字,越繁瑣生僻就越顯得他有學問。
《典範彙集》後附一份《萬曆元年簡體字表》。
這是禮部和太常寺在朱翊鈞的督促下,於隆慶元年就成立了文字整理編修局,組織了大批文士,收集世麵上出現過的簡化字、俗體字,然後幾經修改整理,彙集成第一批簡體字,共計一千二百六十個字。
均為日常通用字。
文字整理編修局還在繼續收集和整理簡體字。
《典範彙集》規定,以後大明文武官署的往來公文,必須使用《萬曆元年簡體字表》裡的簡體字。
然後報紙、公文印刷的字體,也規定用宋體。這種字方便雕刻,很多工匠世代相傳就是用這種字,不好意思叫秦體,就叫它宋體。
現在銅鉛活字印刷開始盛行,在字體上也沿襲了此前雕版工匠的習慣。
《典範彙集》規定了公文的類型和格式。
公文類型分十二種。
決議,即資政局、禦前議政會、內閣政務會議、戎政府軍務會議做出的重大決定事宜。
決定,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獎懲有關單位和人員、變更或者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事項。
命令(令)。用於公布行政軍事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製性措施、批準授予和晉升銜級、嘉獎有關單位和人員。
大致有內閣的政令,戎政府的軍令,禦史台的鈞令,宣徽院的院令。還有六部諸寺的部令,五軍都督府的督令。
公告,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
以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複、函和紀要八種公文類型。
每一種公文的適用範圍,書寫格式,都一一規定。
《典範彙集》中還特彆強調,公文必須通俗易懂、精簡準確、意思完整、條理清晰。
還附有範文,看了範文你就知道,就是用白話文,不要再拽文用文言文。
不用多想了,《典範彙集》這些很新穎的內容,多半出自朱翊鈞這位資深公務員之手。
十幾年練就的武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潘應龍簡單看完後,往桌子上一放,對沈萬象說道:“你通知梁長史,組織召開順天府全衙,現在叫全機關大會,認真學習下發的《典範彙集》,同時還要部署各曹深入學習的計劃。”
“好的少尹,”沈萬象嘻嘻一笑,“按照《典範彙集》我該叫少尹大人。要是梁長史問起什麼時候安排會議,怎麼回答?”
“劉尹巡視即將結束,滾單說後天回來,那就暫定在五天後。要是劉尹有其它安排,我們再說。”
“是。”
“還有一件事。”
“大人請說。”
“你去跑一趟鎮撫司,找下鎮撫使蘇峰。說我想請他吃飯,中午、晚上都可以,看他什麼時候方便,越快越好。”
“好的大人。”
文廟坐北朝南,麵積大約有三十多畝,建築麵積約有十一二畝,有房屋二百八十六間。
院落共有三進,沿著中軸線往裡走,從南向北依次為先師門和第一進院落,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
再進去是大成門,以及大成殿為主題的第二進院落,祭祀至聖先師就在這裡。
大成殿紅牆黃瓦,下有月台,麵闊九間,進深五間,雙層飛簷,四坡五脊。
沈一貫抬頭看了一眼。
沒落了!
以前世宗皇帝時,前期還親自來祭祀先師,後期雖不親至,但年年都會派重臣閣老來祭祀。
可是隆慶元年後,不僅皇上不來,連官員代祭也不來了。
原本文官士林們還心中激憤,紛紛上疏抗議。
可是江南三大案,接著湖南等地陸續出現其它大案後,文官士林們再也不嚷嚷了。
至聖先師,對不住了,我們要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名教和你老人家,就隻好先苦一苦了。
沈一貫繼續往前,從啟聖門走進去,這裡啟聖祠為主的第三進院落,也是翰林院的所在。翰林院百十號人,散落在兩廂的房屋裡。
正中靠北的啟聖祠,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用以祭祀孔聖先師的父母以及先代。現在連孔聖人的牌麵都保不住了,他的父母以及先代就更不用提了。
崇聖祠麵闊五間,進深七檁。
正殿前建有寬大的月台,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
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台基上,麵闊三間,進深五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六位先儒之父。
隆慶二年,皇上就下詔,把孔聖人的先人搬回曲阜孔廟。其餘先哲和先儒之父,也統統送回各自的家廟祭拜。
理由是國家祭祀聖人,以及配享的先哲、先儒是國事,但是祭拜聖人、先哲和先儒先人,是各家之家事。
國事家事要分彆開來。
於是啟聖祠正殿和東西配殿被清理出來,成了翰林院掌院學士、學士、侍讀侍講學士以及庶務和典簿兩廳的辦公場所。
有人戲稱,翰林院現在成了“文廟管理所”。
真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想不到曾經炙手可熱,養才儲望,被稱為儲相之所的翰林院,居然敗落成這個樣子。
沈一貫心裡一點惋惜都沒有,隻是有些痛恨,自己當初為何沒有認清形勢,沒有早點從這個臭水坑裡跳出來。
他轉到了啟聖祠的後殿,掌院學士張四維在這裡辦公。
隔著半開的紙窗戶,沈一貫看到張四維坐在裡麵,戴著一副玳瑁眼鏡,聚精會神地看著一疊文卷。
沈一貫出聲叫道:“鳳磐公!”
大人在元朝前是對父親、祖父的尊稱。但是在草原民族卻是用來稱呼貴人和頭人。
到了明朝中期,大人已經成了對官員的尊稱。《西遊記》、《金平枚》以及當時士人筆記裡都有記載。原因是元朝由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帶來許多稱呼的改變。
在作者心裡,老爺有主仆之分,大人是尊卑之分。所以在新時代的稱呼改變上,最後還是選了大人和長官兩個詞。
每個詞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小姐,同誌為什麼那麼拘泥。
滿清用過的就不能用?滿清除了阿瑪、格格之類,有幾個是自己的?他們興起於東北,奴隸社會,有多少自己的文化,還不都是學的明朝的?連八旗都是學得明朝衛所的小旗、總旗,再把自己的奴隸製往上套。
以上針對部分讀者的忿忿不平做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