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海等人聞聲轉身向後廳看去。
一道屏風撤開,露出後廳,一道簾子垂下,擋住了大家的視線,隻看到後廳裡坐著一位盛裝的女子。
雖然看不清麵貌,但李山海等人聽得出聲音,彎腰恭聲說道:“臣等見過王大妃娘娘。”
坐在後廳簾子後麵的,正是王大妃沈氏。
沈氏出自名門青鬆沈氏。
生於嘉靖十一年(1532年),今年才四十歲。
嘉靖二十一年被朝獻中宗選中,指婚給二子慶原君李峘,封夫人。
嘉靖二十四年,朝獻仁宗死而無後,弟弟李峘即位,是為朝獻明宗,立沈氏為王妃。
嘉靖二十九年,沈氏產下順懷世子。
嘉靖四十二年,順懷世子去世,沈氏和明宗再無子嗣。
隆慶元年,明宗去世,沈氏以先王妃名義下教令,立中宗庶七子、明宗的弟弟德興君李岹之子李鈞入嗣朝獻國統,改名李昖。
垂簾聽政半年,無力壓製朝堂黨爭,也無法安撫地方的民怨,最後爆發戊辰之變。
避居江華島,沈氏深居後院,幾乎沒有露麵和出聲。
不過青鬆沈氏,朝獻名門世家之一,肯定不會甘於寂寞。她的弟弟沈義謙和沈忠謙一直活躍在前台。
沈義謙一手拉起了西人黨,但是出使明國兩次後,迅速成為明國死忠粉,政治理念就是希望讓朝獻成為大明第二十一個承宣布政司,不被朝堂忠義良臣們所容,然後他弟弟沈忠謙接過西人黨旗幟。
現在朝獻小朝廷回京,祭拜祖先陵墓,傳文各地,又重新開張。
王大妃沈氏的權勢又逐漸恢複,加上國主李昖離開朝獻去明國入朝覲見。作為朝獻王權唯一代表的沈氏,權勢達到頂峰。
“諸公的議論,本宮聽到了。諸位都是朝獻的定海柱石,而今朝獻危急之際,為何不奮起?”
沈氏的聲音晃晃悠悠地傳出來。
李山海等人低頭恭敬地聽著,心裡卻在嘀咕著,這娘們什麼時候藏在這裡。
這次聚會是柳成龍安排的,地方也是他安排的。大家出於對他的信任,沒有什麼戒心就進來了,坐下就開始商談起大事。
想不到身後還藏的有人,大意了。
柳成龍跟王大妃攪合到一塊去了?
一個二十多歲,俊朗挺拔,龍精虎猛;一位四十歲不到,如狼似虎,深居後宮。
兩人居然攪合在一起,看來此前傳出來的風言風語,比如江華島時,時常有青年男子夜宿王大妃內院
看來這些都是真的!
許多念頭在眾人的心頭閃過。漢城李氏宗廟,剛修建起來的簡陋房子裡,明宗的神主位隱隱泛起綠光。
柳成龍跪坐在最後,觀察著前麵五人,朝獻朝堂上目前最有勢力的五位,心裡冷笑不已。
一群蟲豸!
等利用完你們,再借機除掉!
有你們這些蟲豸在,朝獻能有什麼希望!
李山海垂頭答道:“而今局勢反複無常,臣等才識淺薄,不足以定乾坤。懇請王大妃發下號令,臣等遵循就是。”
遵循就是?
到時候出事了,就把王大妃交出去。
都是她挑的頭,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隻是遵令行事,迫不得已啊!
柳成龍跪坐在最後,聽著前麵的說話聲,心裡的冷意更盛。
“本宮知道你們的意思。無非就是想立新君,占據大義。隻是現在剛逢戊辰之變,王室人丁凋零,你們說,立誰為新君?”
眾人默不作聲。
柳成龍看到五人打定主意不做出頭鳥,便開口道:“娘娘,臣推薦德陽君之子豐海守李季麟。”
德陽君李岐是朝獻中宗庶五子,也是李昖的伯父。
李季麟是李岐的庶三子。
戊辰之變,朝獻王室也跟著遭遇浩劫,李氏王子王孫們,死傷殆儘,李季麟不僅是為數不多活下來的一員。還是他們中間唯二的中宗一脈子嗣。
也就是說,中宗一脈除了李昖,隻剩下李季麟了。
柳成龍舉薦的這個人選,讓王大妃非常滿意。
李季麟和李昖一樣,都是她庶出的侄兒,無論從禮法還是宗親上,都能穩穩壓住他們。
而且血脈跟李昖一樣正統,能給朝野一個交代。
“柳都旨舉薦的人選,確實經過深思熟慮,本宮覺得十分妥當,諸位,你們怎麼看?”
我們怎麼看?
我們站在旁邊叉著腰、喝著小酒慢慢看。
鄭澈突然跪伏在地,冒出一句:“娘娘,眾所周知,李季麟自小跟著德陽君在封地,成年後分守豐海,朝中認識他的人不多。
戊辰之變後,見過他的人所剩無幾。就算是見過他的人,也都是他少年時見過,成年時什麼模樣,沒人知道。
現在的李季麟自稱從豐海一路輾轉逃難到江華島,身上無印符文書,就憑一張口,恐怕難以服眾啊。”
柳成龍惱怒地看著前麵的鄭澈,恨不得拔出佩劍,插進他撅起的屁股裡。
今日議事,你小子三番兩次出來攪和,可以肯定,你小子就是明國人的奸細。
你們西人黨就是明國人的走狗。
黨首沈義謙一心想出賣朝獻,納土歸明。
被忠義之士圍攻,朝獻無立足之地,悻悻地逃到明國。
他弟弟沈忠謙繼續接過大旗,名義上與沈義謙割裂,實際上做的還是出賣朝獻,納土歸明的那一套,隻不過做的更隱秘些!
朝獻的叛徒!
等到事成後,一定要把你們全部燒死,才能洗滌你們的罪過。
簾子後麵傳來王大妃沈氏霸氣的聲音:“本宮說他是李季麟,他就是中宗之孫、德陽君之子,朝獻的新大君。”
柳成龍熱淚盈眶,五體投地地跪伏在地上,顫聲喊道:“娘娘英明!娘娘與危難之際,力挽狂瀾,拯朝獻萬民於虎狼,救千裡江山於水火,必定會青史留名,世代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