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它為什麼要這麼儘力的打扮自己?
原因很簡單,因為蟲人也要恰飯啊!
蛛魔的文明已經瀕臨滅族,拆解者自己都是最後一名活著的安卡哈祭司了,它想要重建自己的文明,就必須借助遠古亞基蟲人帝國留下的遺產,將其拉蟲卵的基因想辦法突變成蛛魔的基因,用這種方式重新讓種族得到延續,但像這種複雜的試驗,依靠拆解者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
它需要來自整個卡利姆多的魔法師和德魯伊們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已經俘獲了其拉蟲人的“公主”,拆解者的種族複興之路,依然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而它現在想儘辦法和各個勢力打好關係,以期在未來蛛魔文明重生之後,能順利成長的融入卡利姆多的文明圈裡。
它現在是新達拉然的精神力課程教授,還是凋零者教派的榮譽長老,還是數個人類帝國的王室魔法顧問,甚至在熱砂財團都有個外聘指導的頭銜,但折騰歸折騰,拆解者這幾年的努力,確實也讓自己的名頭在卡利姆多文明圈打響,連帶著殘餘的族人們都從諾森德順利的遷徙到了卡利姆多,還在閃光平原與千針石林的邊緣地帶,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土。
而從護衛拆解者的蛛魔衛兵們身上那厚重而明顯是特彆定製的盔甲,以及它們手中那類似於魔杖一樣古怪能量長矛,就能看出這些蛛魔也學會了用精良的裝備來彌補數量的不足。
“這是你們的報酬...”
拆解者揮了揮自己的蟲爪,一名強悍的蛛魔衛士便將一個口袋遞給了那幾個德魯伊,這個魔紋口袋裡,裝著蛛魔們冒險從已經被亡靈占據的艾卓-尼魯布地下城裡找回的很多魔法種子,那是蛛魔帝國在繁盛時期的魔法實驗,那些蛛魔祭司們,甚至在自己的地下帝國裡種出過詭異的“地下森林”。
“順便替我向大牧首和鹿盔大德魯伊問好。”
拆解者目送那幾個沉默的德魯伊離開,在它的精神命令下,幾名蛛魔衛兵在黑暗中悄無聲息的行走,將這洞穴的出口死死的看管住。
而斯克裡斯則彎下腰,伸手打開了那個被德魯伊們送到此地的木箱子,那箱子裡並非什麼珍貴的東西,而是密密麻麻排列在其中,上下分布了四層之多的,白色如繭一樣的...蟲卵。
第(2/3)頁
第(3/3)頁
“啊,第一批失敗品。”
拆解者那銀白色的複眼之上閃過一絲失落與遺憾,早在卡利姆多流沙戰爭時期,它就開始收集其拉蟲的蟲卵,打算用蛛魔秘傳的基因科技再加上其拉蟲的方尖碑魔法,來誘導其拉蟲卵突變成蛛魔的蟲卵,這並非不可實現,其拉蟲和蛛魔的源頭都是亞基蟲人,它們雙方的基因片段有90%都是一致的。
然而,拆解者低估了這項工程的難度,它已經為此操勞了好幾年,卻依然卡在最後一環,而就在這個讓人近乎絕望的時刻,潘達利亞大陸迷霧打開的消息傳入了拆解者耳中,而且最讓它驚訝的是,一些海盜們流傳出了潘達利亞蟲子的傳說。
而根據那些海盜們的描述,拆解者可以肯定,他們所說的,就是當年亞基帝國崩潰之前,就提前逃離的最後一支後裔...螳螂妖!
螳螂妖並不重要,它們的基因和蛛魔差太多的,幾乎完全就是兩個物種,但對於拆解者來說,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螳螂妖的行蹤,而是它們掌握的“琥珀再生”的技術!這項能夠利用凱帕樹的琥珀滋養,來保證幼崽存活率和健康程度的技術,是解開拆解者複興蛛魔最後一環的重要籌碼。
為了蛛魔文明的延續,斯克裡斯必須得到那技術!哪怕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但本身就是蟲族的一員,拆解者對於自己那些“同胞”的德行再了解不過了,事關立足之本,螳螂妖是絕對不可能將“琥珀再生”和在外界已經徹底滅絕的凱帕聖樹交給它的...所以它必須采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
“啊,即便是殘次品,你們也彙聚著其拉和奈幽兩族的優秀基因。”
拆解者的蟲肢在那些如白色大繭一樣的蟲卵上撫摸著,它用蟲子一樣淅淅索索的聲音,在這黑暗的山洞中低語道:
“短暫的生命並不是缺陷,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代,它更像是一種揮動的無情長鞭,它隻是會讓你們將自己所有的生命奇跡在那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如煙火一樣燃儘,如同秋日凋零的樹葉,為自己的種族奉獻出自己的一切,我可憐而又注定要做出一番偉大事業的孩子們...”
“這是偉大的行徑,這是偉大的戰爭...”
拆解者龐大的精神力如同一把精巧的鑰匙,融入這些白色蟲卵之中,將那些內部孕育的,不完善的生命喚醒,在那些蟲卵的詭異搖晃之間,一隻隻很類似於其拉蟲工蟲,但偏偏甲殼背後又有奈幽蟲族的精神力紋路的詭異幼蟲們從那箱子裡爬出來。
那在黑暗中響起的撕咬聲,就像是深淵之中傳來的黑暗之音一樣。
而拆解者斯克裡斯,則就像是放牧蟲子的牧蟲人,在它的意誌驅使下,這些融合了其拉和奈幽雙重基因的蟲子沿著濕潤的土地不斷的湧上地麵,潘達利亞最混亂的卡桑琅叢林將是這些繁育力超強的蟲子們最好的“搖籃”。
隻需要短短一個周,斯克裡斯就會擁有一支龐大到足以攻入恐懼廢土的蟲族大軍,當然,拆解者要的並不是征服,並不是戰爭...它隻是需要掀起一場混亂,然後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些東西...那些對於自己種族的延續而言,極其重要的東西。
它會成為螳螂妖在之後數千年裡最憎恨的惡徒。
但它也會成為奈幽種族重獲新生的最偉大的英雄。
彼之賊寇,我之英雄...在文明與文明的殘酷抗爭中,衡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的雙重標準,幾乎都不外如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