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損兵五萬餘人,一路被反攻到了朝歌,丟失十四座城池,大秦設立東郡。
如此要地被拿下,魏國已經徹底成了秦國的盤中餐,秦國隨時可以順淇水隨意攻魏趙。
而且失去淇水上下,隻要稍微加一把力,大秦和齊國就可以直接相連,就可以徹底斷絕魏楚與**北相連。
合縱之事,再無可能。
龐煖見勢不對,老將反應極快,加上騎兵較多,趙軍隻折損了兩萬多人。
由於大秦目標都在淇水一線,魏國損失比較慘重,趙國隻丟了七座城池。
現在龐煖羞愧難當,收攏潰軍,堅定防守,不過也是暗暗下了決心,秦國這邊罷休以後,立刻去攻打齊國,把損失彌補回來。
理由是現成的,都怪你齊國不參與合縱,這才功虧一簣!
楚國倒是還好,沒有損失什麼城池,嬴政現在並沒有把楚國逼急的想法,這群貨色打防守還是賣力的。
至於戰死的那三四萬士卒,楚國表示小問題,人死了沒事兒,城池沒丟就行。
至於最慘的,還是魏國小弟衛國,徹底完了,被順手掃了。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從頭到尾身不由己,還被順手滅了。
但是嬴政並沒有滅了衛國,遷衛君於野王,留了十裡之地為其采邑,不絕其祀。
這是為呂不韋和中蒼留麵子,他們都是衛國之人。
再者,還有公孫麗。
公孫羽當年為君儘忠,對抗魏國,其死後,完全被魏國操控的衛君也隻能將公孫羽打成了亂黨。
幸好公孫羽為人正直,自有義士敬佩其品格,死後有人為其收斂屍身,雖不是風光大葬,卻也是有最後安葬之地,不至於曝屍荒野。
嬴政令衛君為公孫羽平反,追贈封號,尋其屍身為其厚葬,厚謝為其收屍之義士。
這一番操作,也是令公孫麗極為感動,真是一點芥蒂也再沒有了。
她無比慶幸自己嫁給了秦王,祖父恢複名譽,留清名於萬世,這原本是自己一輩子也做不到的事。
當此次戰爭逐漸收尾,真正的風浪才向諸國襲來。
此番所有戰略目的都已經達到,嬴政並沒有一味要多拿下城池,在達成所有戰略目標後,便暫時休整,停軍不前。
畢竟諸國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了,見好就收才是最正確的。
在戰場上大發神威,占儘優勢,就應該見好就收,剩下的完全可以在談判桌上得到。
在戰事之上萬萬不能上頭,寧可謹慎,也不可衝動大意。
能從談判桌上得到的,沒有必要一定采用戰爭。
很多時候威懾力比實際的戰鬥力更重要。
在自己家打防守戰,和去彆人家打侵略戰還是不一樣的,如今諸國損失慘重,正所謂哀兵必敗,既然沒有能力,也不打算開啟滅國之戰,就該慎重收手了。
這個世界上最蠢的就是沒有目的的擴大戰爭。
進行無謂的戰爭。
戰略目的達到,就應該及時收手。
嬴政很清楚這些東西,所以在所有的戰略目的都已經達到之後,嬴政並沒有繼續乘勝追擊,一味苛求城池。
若是真的逼的諸國團結一致,團結一心,那才是弄巧成拙。
諸國也不是真的毫無反手之力了,防禦和進攻還是完全不同的。
好好嚇嚇他們,蠶食勒索才是最應該做的,也可以好好的慢慢消化。
就像現在,隻要秦軍不再進攻,諸國是絕對不會考慮反擊的。
接下來諸國過得反應,證明嬴政所考慮的完全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