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激動無比,手都在哆嗦,他做夢都想把此書冠以自家之名,隻是不敢,如今大王親自為之提名,那就名正言順了。
萬萬想不到,大王竟然如此愛護老臣!
這許多年的忠誠與投資,果然沒有白費。
死而無憾,死而無憾了。
到了呂不韋這個地步,已經是位極人臣,更是尊享無限的榮華富貴,和大王關係又好,沒有家族後患。
現在他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身後名了。
而現在,嬴政給了他最想要的,千古流傳的大名!
呂不韋大禮拜下,哽咽道:“大王愛護,臣萬死難報!大王,萬歲!”
嬴政擺了擺手,內侍急忙上前攙扶呂不韋。
“相邦不必如此,快快請起,這一切都是相邦應得的。”
“二十多年來,相邦對先王與寡人的支持與忠誠,寡人時刻都記在心裡。”
“相邦與寡人君臣不疑,相邦不負寡人,寡人豈能辜負相邦?”
呂不韋感動至極,哽咽不能語。
嬴政走到呂不韋身旁,握住呂不韋的手,溫聲道:“今日此書出世,乃是相邦大喜之事,亦是天下大喜之事,相邦應該高興才是。”
“相邦且稍坐,寡人這便為此書作序。”
嬴政走到書桌,沉吟片刻,揮筆作序:
夫《呂氏春秋》,相邦不韋率門客所輯。此書博采眾家,彙諸子之精華,實乃治國之良鑒。
治國者,當以法為本。法者,所以定分止爭,齊民以律。然法不可獨存,亦需德以輔之。德者,化民之心,導民以善。《呂氏春秋》兼論法德,深合大意。
觀其言,有法以正民,使民知所守,不敢妄為。賞罰分明,則民勸於善而懼於惡。以法治國,如繩墨之正曲直,規矩之方圓,可使天下有序。
又有儒者之仁,教民以禮義,明人倫之分。使民知孝悌忠信,上下有序,風俗淳厚。仁政行於天下,則民歸心而國永寧。
且道者之言,可悟自然之理。知天地之變化,順時而動,不逆天時。則國可長久,民可安康。
墨者之兼愛,雖難全用,然其互助之意,可使民相親愛,患難相扶。
陰陽家之言,可觀天象,察地理,知興衰之兆。
農桑乃國之根本。民以食為天,重農桑之事,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使百姓衣食無憂,國乃可富。
兵者,國之重器。強兵備,練精兵,使士卒勇悍,器械精良。以備不虞,保國之安寧。
此書乃集百家之長,為治國之綱要,望群臣及天下之士,取其精華,以為治國之助,當細研之,思治國之策,行強國之道,保天下太平,使萬民皆安。
嬴政一氣嗬成,寫好以後,滿意點了點頭:“相邦來看一看,寡人這序可好?”
呂不韋已經收拾好了情緒,眼見嬴政揮筆灑就,心裡期待無比,聽到嬴政招呼,連忙上前。
細細看完,激動無比,大王的序把這本書的重要性抬到了足夠高的地步,呂不韋拿著紙的手都在顫栗。
聲音都控製不住的顫抖:“大王,大王,這,臣何德何能,編撰此書,得大王如此厚愛高讚啊!”
嬴政哈哈一笑,笑道:“相邦為大秦鞠躬儘瘁,兢兢業業,這一切都是為了大秦。”
“相邦不必多言,就這樣吧。”
“相邦儘快出書吧,也該讓天下士子一覽此曠世著作。”
呂不韋連連點頭,再也無言。
退下以後就去尋公輸家,趕緊出書!
插隊,第一時間出,其他人都要排隊。
嬴政看著呂不韋離去的背影,悠悠沉思,也是時候明牌讓天下人知道帝國未來的國策基調了。
做好心理準備,對大家都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那些能看透政策走向的人,注定會過得更好。
果然,此書出版以後,見了序言之人,凡是有些眼光的,都知道,未來天下要大變了。
這本書不是為了現在用的,是為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做基調準備的。
雖然都知道大秦有一統天下之心,但是現在,基本是不怎麼掩飾了。
天眷的聖君,秦王嬴政,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神州,必須一統!
一統後的政策導向都出來了,難道是給彆人寫的書嗎?
法家都在歎息,看來以後一家獨大的日子是沒有了,不過還好,法家依舊是基礎。
其餘大家都在慶祝,終於有大展拳腳的機會了,所有人都有機會了!
不過,也有聰明人敏銳的發現,未來的帝國,雖說不會一家獨大,並且各司其職,但是也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想要走到最高層,必須要融會貫通,隻靠一家學說,最多也就止步地方,止步中層了。
當然這些聰明人都覺得無所謂,學問是為了實現抱負的!當然是怎麼好用怎麼來。
學問豈是如此不便之物?
許多聰明人不隻是鑽研《呂氏春秋》,也在涉獵序言當中所說的其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