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亦非心中已然焦急萬分,他一直想要等待一個最好的機會,把自家賣一個最好的價格。
可是秦國發展的太快了,再這麼等下去,什麼是最好的機會不知道,自家越來越賣不上價格是肯定的了。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白亦非又送急信給明珠夫人,還是要問問表妹的意思,實在不行讓表妹問問秦王,現在需要投不?如果需要立馬就投。
但是白亦非還是沒有另一個人更快。
當然不是姬無夜,這個貪婪的家夥並不願意輕易舍棄現在的富貴。
他在韓國一手遮天,可以肆無忌憚,但是到了秦國,那他可就不算什麼了,而且秦法嚴苛,像他這種習慣了肆無忌憚的人,也很難習慣秦法。
他的想法很簡單,能拖一天是一天,開心一天是一天,最後情況差不多了再投。
他也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現在韓國畢竟還有殊死一搏的實力,自己在朝中也並非沒有大敵,韓王安貌似懦弱無能,實則依舊可以掌控朝野大權。
若是主動投效,有人阻撓也未必能成,自己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把控形勢,若是不成,那就完了,還是再等等吧。
更快的這個人,當然是韓王安啦!
韓王安主打的就是識相!
知進退,明得失!
韓王安眼見諸國皆是一團亂麻,而秦國的疆域已經幾乎要把韓國包圍了,也就和魏國連著那麼一點點,打開地圖看一看,自己都覺得韓國礙眼。
這種情況,自己求個體麵,總好過被體麵,那時候可就很難體麵了。
韓王安也知道,韓國上下多的人是想把韓國賣個好價格。
哼!既然如此,寡人自己來!
與其讓這些亂臣賊子用寡人的腦袋去換個富貴,還不如寡人提前為韓氏做好後路!
縱然不為王族,可終究能保家族富貴。
韓王安令張開地為使臣,獻上賀表,表示韓國為秦國之屬國,韓王為秦王之屬臣。
大秦以仁德待諸國,諸國卻無故合縱抗秦,是為不義,然而韓國絕不會不忠!
韓國一直是秦國最忠誠的屬國,韓王也是秦王最忠誠的臣子。
今大秦助姻親得勝,乃是大仁大義之舉,更是可喜可賀之事,韓國願獻南陽之地於秦國,以做賀禮。
秦王若是願意收受,韓王親身入秦朝拜,並獻南陽。
張開地在聽聞韓王安這個決定的時候,沉默良久,長歎一聲,領旨退下。
他的精神更加衰老,但是也沒有再勸。
最終的結果早已經注定,上上下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早就想著投秦。
那些不想投的,為的也不是韓國的江山社稷,隻是一群無能之人擔心失去一切,靠這群人是擋不住秦國的。
張家世代效忠韓國,效忠韓氏,總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硬勸韓王抵抗,導致韓氏徹底被滅吧?
現在也好,終究可保家族富貴。
同時張開地也在想自家的退路了,張家五代為相,關係網遍布整個韓國,自家是有用的,隻要誠心投效,秦王也必然重用!
當這個消息傳遍韓國,嗯,雖然一片喧囂,但還真不是想要反對,恰恰相反,更多的是興奮和踏實。
不拚命就好啊,拚命也是以卵擊石,如果拚命還有一線生機,也許還有人願意拚,但是必死無疑,那就不會有人願意拚了。
這時候就更顯出了好名聲的重要性,人人都期待聖君賢君,一個好名聲,可以解決掉太多拚死之心反抗之心。
全靠殺戮與強權,統治成本太高了,以道德治國,可以大大減少統治成本和反抗烈度。
韓國與大秦相鄰,近些年大秦的變化看的清清楚楚,底層之民莫不欲投。
基層官員貴族和胥吏雖然擔心失去,但是他們不是純粹的無產者,更是不敢對抗,他們非常清楚差距有多大,也非常清楚,如果反抗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況且,無論是誰做大老板,也離不開他們這些基層做事的,秦國更是有著晉身之機,而且律法嚴明,反而不受貴族欺辱,普通百姓和胥吏倒也不排斥,畢竟哪怕嚴一些的好一些的規矩,也總好過一切都偏向上層的規矩。
至於中高層貴族,那就更不想拚命了,不過換一個大老板罷了,秦法雖然嚴了些,可是也是有規矩,有才就可以晉升,哪怕會失去一些家產土地,可也可以再擁有。
大家夥實力雄厚,家傳淵博,起步線總是勝過那些刁民泥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