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回詔一封,言語寬容柔和,承諾隻要韓國為臣,大秦自當庇護,又豈用舉國來投,謙虛拒絕了。
韓王安自然明白這三辭三讓的流程,雖然也很煩,但是肯定還是要把這個流程走下去。
於是接著上表。
嬴政再次辭讓。
韓王安再再上表,終於完成了三辭三讓的流程。
嬴政這才以天下蒼生,天下太平為由,勉強接受。
派出中蒼率領文武大臣,兵卒吏員去接收韓國這最後一郡。
自然不是讓中蒼屈尊為郡守,而是為了給韓王安體麵,去接韓王安入秦,郡守為侍中騰。
騰本是韓國人,出身貧寒,是最底層的平民,彆說氏了,姓都沒有。
但是自幼刻苦嗜學,為人堅韌不拔,麵對貧寒家境和生活困苦,從未抱怨放棄,始終咬牙堅持,他一邊努力耕種,一邊利用農閒時間自學,向一切有學識的人求學。
他聰慧機敏,為人又謙遜刻苦,踏實肯乾,善於觀察思考,能快速洞察事物本質,在複雜局勢中做出準確判斷並靈活應對。
青年時便看出韓國沒有希望,而秦國蒸蒸日上,又聽聞秦國太子乃天眷之人,毅然決然投靠秦國,隻是那時身份卑微,又沒什麼名望,到了鹹陽也隻能靠苦力為生。
但是苦心人天不負。
他聰明勤奮,踏實肯乾,利用一切能得到的機會,省吃儉用,所有錢財全部用來結識有知識的人,係統的學習兵法謀略以及大秦的法律。
等到嬴政逐漸鋪開學院,他是第一批抓住機會,直接接連通過縣試,郡試,考入了鹹陽學宮。
此時,他已經二十九歲了。
這樣的人隻要給他一個機會,就絕不會泯然眾人。
在鹹陽學宮其刻苦作風,人人拜服,為人更是剛毅正直,勇敢無畏,在發達以後,也是絲毫沒有忘記曾經幫助提攜自己的人,儘顯重情重義之風。
這麼一塊經過萬千雕琢的寶玉,在鹹陽學宮熠熠生輝,嬴政不可能看不到,經過觀察以後,果斷就將其帶到自己身邊為侍中,培養了兩年之後就給放了出去。
剛開始放出去為一縣縣令,在任期間,他積極推行秦法改革措施,改善民生,鼓勵生育,親自帶頭農業生產,規範商業,推廣教育,認真高效的完成朝廷政策,年年考校都是最優。
再加上他這個背景,那是兩年一小升,三年一大升。
這次,便是升為郡守了。
對於騰的忠誠和能力,嬴政都毫不懷疑。
同樣,這也是又一個秦國夢的實現,給天下士子的表率。
一個連姓氏都沒有的平民,如今可為大秦郡守,你們還怎麼好意思不努力呀?還怎麼好意思不投靠大秦呢?
中蒼率領著大部隊到達新鄭的時候,早已經收到消息的韓王安早就率領文武百官在城門等候迎接。
畢竟是未經戰爭直接投效,這和戰敗投降終究不同,倒也不用韓王安肉袒牽羊,麵縛銜璧。
諸多大夫士子也不用衰絰、輿櫬,大家都很體麵。
韓王安以下臣禮迎接中蒼,獻上璽印兵符、戶籍檔案、財政明細、地理文籍,府庫鑰匙等重要資料物品。
中蒼也給予了韓王安足夠的尊重,宣讀嬴政的聖旨。
封韓安為歸義侯,其宮中府庫一應寶物財貨,及宮中美人宮女,仍歸韓安所有。
另食邑河內一萬戶,世襲罔替,累世不減。韓氏起於韓原,於韓原再為韓氏留二十裡地為祭祀采邑之地。
再賜金五千,絲綢一千匹,各式珍寶百件。
另外於鹹陽賜予侯府一座,即日起全族遷居鹹陽安定。
韓安在聽完旨意之後,心裡長舒了一口氣,秦王果然是體麵人,厚道人啊,真乃重信之人,承諾的都給了,而且還多給了。
無論如何,家族富貴是保住了,累世不減的爵位和食邑,隻要不想著造反,低調從事,總也是能與國同存的。
韓安也不是不懂事兒的人,旨意中雖然說是宮中府庫財貨,以及美人皆歸自己所有,但是自己一個投效之人,以後最重要的是低調,又豈能如此奢侈無度,還按照王室的待遇過活?那簡直就是取死之道啊。
韓安拜謝後,非常堅決的將一切王族方能使用的器物,以及諸多可能有忌諱的寶物全部獻上。
另外將宮中的宮女,相貌普通的直接遣散,相貌優異的也一同獻上,他自己隻留下了一些妃嬪和貼身的侍女。
至於宮中的宦官內侍,那更是一個不留,全部獻上,他一個侯爺,現在還用宦官,那是成何體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