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國想要坐山觀虎鬥的想法也破滅了。因為他根本坐不住。
就在嬴政與趙國暫時停戰,郭開還尚未離開鹹陽的時候,嬴政就已經派人傳信給燕王喜,大秦會暫時與趙國停戰,集中精神教訓魏楚兩國。
嬴政篤定,燕王喜絕不會放過趁火打劫的機會。
他就是這樣的人。
當然即便燕王喜真的克製住了貪欲,倒也無所謂,本身也是有棗沒棗打兩杆子的事兒。
而燕王喜果然也沒有讓嬴政失望,他根本控製不住自己的貪欲,在秦國撤兵與魏楚兩國打起來以後,趙國危機剛剛解除,悍然出兵攻趙。
發兵十五萬,直取中山以東,曲逆,陽屋,夏城等地(今河北保定一線)。
這次領軍大將是他的另一個弟弟城陽君,副將是雁春君和太叔棟,他已經不相信雁春君的能力了。
原本想要派將渠為副將,但是將渠苦苦哀求燕王喜不要出兵,燕王喜大怒。
你到底是哪國的臣子?寡人每次打趙國你都不讓,這是多好的機會啊,趙國都被秦國打亡國了,不趁這個機會搶一波好好發育,還等什麼?
燕王喜把將渠趕出宮去,根本不聽,執意出兵。
趙國本就損失慘重,秦軍雖撤,但是這口氣還完全沒喘過來,燕王喜時機把握得很好,打了個趙國措手不及。
原本正在緊急收拾北方殘局,在石城(今河北石家莊)休整,準備趕赴邯鄲的李牧,現在也完全沒機會去邯鄲,他離得最近,隻好趕緊頂上去救火。
不過,石城這邊的殘局也不能無人收拾,於是他把公子嘉,如今的安陽君給留在了這裡收拾殘局,以安陽君的身份和能力,倒也無可厚非。
李牧的政治嗅覺雖然差,可是也沒有差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他受新王大恩,前太子被封為安陽君,丟到了北疆,就是為了讓自己看著他,對此,李牧還是明白的,對於看好這麼一個落寞的年輕公子,李牧還是有信心的。
秦國攻趙的時候,李牧緊急率兵救援邯鄲,安陽君也主動請纓,李牧再三思慮之下,覺得還是把他帶在自己身邊更安全,於是也帶著安陽君一起南下回援。
結果就被楊端和與張唐死死拖在了石城一線,雖然楊端和和張唐並沒有大肆主動進攻,卻是一直糾纏不休,令李牧寸步不得寸進。
任李牧心中焦急萬分,可是麵對楊端和與張唐這兩位老將率領的八萬秦軍,李牧也絕不敢有一分掉以輕心,更不敢有一分弄險。
直到秦軍撤退,秦趙兩國暫時停戰,李牧準備收拾戰場殘局,正要趕緊去邯鄲的時候,燕國又打來了。
焦頭爛額的事接連不斷,無奈之下,他也隻能先把安陽君放在石城負責簡單休整,隨後再率領大軍儘快支援,他自己則是率領兩萬精騎先行支援而去。
李牧雖強,可是他率領的趙軍早已經和秦軍交戰兩個多月,早已經是疲憊不堪,損傷眾多,無甚戰心,如今來不及休整,又要奔波三百餘裡與燕軍交戰,趙軍戰力和作戰意誌都早已是衰弱到了極點。
即便李牧有著騎兵的優勢,可是以這樣的疲憊之軍應對養精蓄銳的燕軍,依舊是打的艱難。
等到李牧和燕軍已經接戰,邯鄲城才收到燕國進攻的消息,以及李牧的臨機安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此時的趙國朝堂倒也並不十分焦急,小小的燕國不足為慮。
打不過秦國,還打不過你嗎?
捶你一個小小的燕國,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此時反而是憤怒的情緒充斥了整個趙國的朝堂,燕國,又是燕國!
隻要趙國有難,燕國必然趁火打劫,這都不是一次兩次了,簡直已經成了定律。
本身被秦國打就已經很憋屈,還要被燕國趁火打劫,和秦國正麵打打不過尚且情有可原,可是總是乘人之危的燕國,才是真的可恨。
趙悼倡後雖然隻是個婦道人家,照樣也是被勾起了火氣,召集文武大臣商議以後,由樂乘率領八萬大軍支援,這次一定要打痛燕國,狠狠出口氣!
至於燕國這邊,果然也是一如既往的拉垮。
李牧精騎支援到來以前,燕軍確實是勢如破竹,接連拿下十餘座城池,奪回了整個中山以東。
倒不是燕軍有多麼精銳,實在是壓根兒沒什麼反抗,整個趙國的兵力都去應付秦國了。
結果李牧殺過來以後,以區區兩萬騎兵,就逼得燕軍不敢出城,隻有防守之力,絕無進取之能。
等到安陽君簡單修整以後,立刻領六萬大軍前來支援,這一下可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