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比例來說,差不多相當於把後世魔都的稅收都給他了,這是多麼誇張的賞賜。
隻能說父王是真的夠義氣,夠大方。
但是這個遺留問題留到現在,那就不好辦了。
賞賜可以給,可以大方多給,但是不能多過頭了。
治人、用人,既要賞罰分明,又要賞罰有度。
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人性向來如此。
位高的多給榮名,用名羈絆限製;此名為榮譽之虛名,不是聲望之威名,高高架起,難行不軌。
位卑的多給實利,用利施恩收買人心;此利非名權之大利,乃是財貨土地美人之惑人之利,此亦是汙名之把柄。
利不重則遠去,利過重則養虎為患,小貓是可以養成猛虎的。
視情況拔去爪牙,亦或加上鐐銬,人之貪念永無止儘,絕不可任其發展。
欲望就是高山滾石,一旦滾下去就再也無法停下,所以要麼把石頭變成方形,要麼就不要讓它變大。
再者說,賞罰分明,以呂不韋之功,很明顯賞的太重了。並不是說有功不賞,有過不罰才是賞罰不明;有功過賞,小罪大罰也是賞罰不明。
而賞罰分明,罰更重要。世人趨利避害,畏威不畏德,雷霆雨露,雷霆更在前。世人感恩雨露,但是敬畏的卻是雷霆。
賞賜拉的這麼高,其他人你還怎麼賞?養出了猛虎,又該怎麼製?
呂不韋身為大秦相邦,執政十餘年,門生無數,其二子皆為大秦之郡級高官,《呂氏春秋》又給了他那麼大的聲望,手中私財又如此之重,再不限製,早晚都不會體麵。
很多事情發展到最後是不看當事人想法的。
自己也想過收回一些,但是這個時間不太好,當然,也說不上太差。
天下還沒打下來呢,這就收回功臣賞賜,彆管多少吧,他影響不好,好說不好聽啊。
但是不收更不合適。
這次不收,以後再想收回,那可就很難再體麵了。
這輩子有始有終,君臣兩宜,最後為了賞賜太厚再送呂家去死,那也不合適。現在呂不韋主動提出,言辭誠懇,態度恭謹,這也確實是對大家都好的事。
這個道理,嬴政明白,呂不韋也明白,月滿則虧。
嬴政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愁事喜辦,不能讓這事產生不好的影響。
而且這也是一個契機,一個作為緩解君臣矛盾的案例。
大喜之日臣子以自己的官爵厚祿為賀,君主收下那就是往事不究,君臣長久兩相宜。
嬴政收下了賀表,但是對於呂不韋進獻食邑賀喜的請求給予了拒絕。
呂不韋又上表,都要聲淚俱下了,請求嬴政收下臣子的賀禮,要不然臣子還有什麼顏麵居於大秦的土地。
嬴政給予了安撫,然後再次拒絕。
直到第三次,呂不韋再上表,嬴政才勉為其難的同意了。
下了聖旨:
寡人承先王之業,君臨天下。自寡人繼位以來,相邦呂不韋,殫精竭慮,輔朝理政,功莫大焉。
愛卿才學淵博,見識卓遠。昔日先王托孤,卿臨危受命,不負所托,穩定朝局,使我大秦根基穩固。汝廣招門客,編撰《呂氏春秋》,為我大秦留存寶貴之理政方略。
愛卿在朝理政,兢兢業業,事無巨細,皆悉心處置。於內政,推行良策,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倉廩充實;於外交,縱橫捭闔,使諸侯不敢輕犯我大秦之威。
愛卿為人也,披肝瀝膽,赤膽忠心,鞠躬儘瘁,殫精竭慮。此等忠義之德,千古罕見。卿一心為國,乃心王室,不以自身富貴為重,凡事蒼生國家為念。卿之忠獻,誠為堅決,心意殷切,寡人感懷觸心,不得不收。
舊事俱往矣,辭舊迎新,開來繼往,有始有終;前日康莊大道,錦繡光明,君臣佳話,萬古流芳。
寡人深知愛卿之勞苦功高,忠國忠君,特加賞賜:賜愛卿為忠信侯,食邑洛陽萬戶,世襲罔替,累世不減。馭四車架,入宮乘馬,賜上田萬畝,賜金五千,絲綢千匹,寶玉百件,各色珍寶百車。
以此彰愛卿之功績。望卿一如既往,忠心為國,輔佐寡人成就大秦萬世之基業。
欽此。
呂不韋大喜,謝恩大賀。
嬴政的聖旨呂不韋自然看的分明,平安落地了,隻要不找死,世代富貴是肯定的了。
呂不韋為了表達君臣兩誼,邀請所有官員貴族,接連大賀三日,整個呂府都是喜氣洋洋。
慶賀完以後,呂不韋又趕緊馬不停蹄回了邯鄲,已經耽擱許久了,趙地還全是事兒呢。而且趙國公主被立為大秦王後的這個好消息,也更有利於他接下來的工作。
嬴政聖旨的內容是眾人皆知,也沒什麼人覺得這是兔死狗烹。
食邑十萬戶和世襲罔替累世不減的侯爵比起來指不定還是後者更好,而且食邑萬戶這也足夠多了。呂不韋麵臨的情況許多人也不是看不出來,現在呂不韋主動尋求了個體麵,大王投桃報李,已經是足夠恩賞了。
不知多少人私底下暗自腹誹,一個商人,有何功勞?貪天之功忝居高位已經是大大的恩賞了,怎麼還敢有此高爵厚賞?私底下不知多少人嫉恨呂不韋,現在呂不韋以退為進,全了君臣之義,回到了他該有的位置上,這也是真正的成功謀身之舉。
不知道多少人羨慕呂不韋,眼都紅了,真是好運的家夥,奇貨可居換了個世襲罔替累世不減的侯爺,食邑萬戶啊,大王都說了有始有終。無論是先王還是大王,遇見的都是絕頂的聖君啊,真是好運的家夥。
大王,是真正的體麵人,厚道人啊!
聖君在朝,有功是真賞啊,而且真的是奔著長久去的啊。
嬴政那麼多年的作為換來了臣民歸心,這都是一點點積累的優勢,看似不顯眼,實則這才是真正鞏固統治的基石。
縱然現在嬴政真的突然沒了,他麾下的臣子也會拚了命的輔佐他的兒子,絕不至於像韓國趙國那樣,說投就投。
一味地強權換來的忠誠隻會是風中流沙,恩威並施,才能真正的令人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