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現代詩,是這麼說的。
“學校是一堵圍牆,善良的人在牆內,現實的人在牆外。”
他好像也讀懂了這首詩的後半句。
那便是,“牆內的人羨慕著牆外,牆外的人又時常回憶起牆內。但牆內的人終會走出牆外,而牆外的人回不到牆內。”
雖然這首現代詩太過於通俗,被很多人吐槽說是小學生文筆。
但阿吉卻不這麼認為。
詩的美好,在於意境與感情。
對於阿吉這樣需要學習的人來說,他更看重詩的道理。
他喜歡聽道理,也希望學習道理。
這樣回國,他就能教會家裡妹妹更多的道理。
也能讓自己活成一個道理。
……
阿吉找了差不多一周,終於找到了一份兼職工作。
雖然這份工作給出的價錢,隻有平時的三分之二。
但他卻很是珍惜這次工作機會,因為這份工作也不是太累。
他也有著更多的時間去讀詩、學習、下象棋。
這份工作便是在便利店收銀的工作。
聽說這家便利店原本也是不缺人的,因為隻要每天上滿八個小時班,一個月也能掙到四千塊錢左右。
但是,工作最怕就是麻木。
在這家永遠飄著飯香茶香的便利店裡。
人的心還有人的眼睛會因為那絡繹不絕的顧客,而變得麻木。
阿吉的搭檔就是個麻木的人。
她大學畢業後,就在這家便利店工作。
每天機械的照料著便利店,也機械的加熱著顧客遞來的食物。
那份本屬於她年紀的活力,早就死了。
她就像這家店永遠會響起的“歡迎光臨”機械音那般,讓人看上去一眼,就覺得她的人生已經被定格了。
她的話很少,見到阿吉的時候,她除了驚訝阿吉是個外國人以外,就沒有像阿吉的同學一樣問東問西。
她雖然機械,但是她也很負責。
她手把手教會阿吉怎麼收銀,怎麼推銷商品,怎麼加工半成品燒烤,怎麼煮關東煮。
她還教會阿吉要微笑,雖然她的笑已經變得很僵硬。
但是她還是會帶著阿吉一起對著那些形形色色的顧客,一起微笑。
或許,隻有笑容,才能代表她並不是個麻木的女人吧。
阿吉很感謝她,雖然他和她認識才三天,但阿吉每天都會請她喝飲料。
酸酸甜甜的果汁,差不多要阿吉一個小時的工資。
但阿吉卻不在乎。
因為,他覺得自己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
他和她,也會一起上夜班。
隻因為夜班的價錢會更好。
在便利店對麵有家年輕人非常熱愛的夜店,每天三四點,都是這家夜店最明亮的時候。
那掛在夜店門口的霓虹燈,像是要照亮黑夜那般,讓人看一看就永遠忘不了。
她應該很討厭這家夜店,因為有這家夜店,晚上三四點還有著顧客。
她也經常對阿吉說,要他千萬彆去那裡,因為那是男人的銷金窟,隻要進去迷戀上了,便很容易失去鬥誌。
雖然她老這麼說,但她應該很想去吧。
因為,她也就才二十四,是一個愛玩的年紀。
但又是什麼阻礙了她的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