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我發現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你說讓我自己去找三千個士卒,我就去附近的兵營看了看,本地士卒多來自江寧,還有一部分來自廣德,這兩種兵都很有特點,比如廣德地界的士卒,據他們的將領說,作戰很勇猛,衝鋒陷陣從不遲疑,而且非常遵守軍令,宣城這一帶能守下來,他們實在功不可沒。”
“有什麼問題嗎?”
“但他們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自己的將軍談條件。”
趙軒皺了皺眉,看向對麵換下了儒衫的顧懷:“談條件?”
“一旦打仗,他們就要求被告知對麵有多少人,從哪兒來,然後自己聚在軍營裡商議,如果覺得能打,二話不說就提刀子上,如果覺得要輸,就算費勁口舌,他們也不會賣力,隨時準備跑路。”
“...”
“相對而言,從江寧征召過來的士卒更加聽從命令,不管打什麼仗,他們都會上戰場,而且紮營砍樹之類的活安排給他們乾,他們也不會推辭,如果戰場上敵方退走,他們還會主動追擊。”
“這樣不是很好麼?”
“但問題是,如果敵人進攻,他們就會主動撤退。”
“...”
“當然,如果敵人再退,他們還是會追,但如果敵軍回軍,他們就會再次撤退,據那位將軍所言,但凡前鋒相距五十步,即將短兵相接的時候,他們就會全部逃跑,關鍵時刻實在有些靠不住。”
趙軒沉默許久,臉上和顧懷一樣露出長了見識的表情,問道:“那你打算怎麼辦?”
顧懷歎了口氣:“我也不知道。”
在決定好要練兵之後,他一開始也想過要不要從禁軍中調三千人,但考慮到趙軒還得靠那些禁軍去攻城,就還是把主意打到了這些地方戍衛軍隊身上。
隻可惜去了一趟軍營才算是開了眼界,這些軍爺真是各有特色,顧懷和趙軒眼下本就沒有多少平叛的時間,他實在是沒信心能把這幫兵油子調教成能打仗的樣子。
說到底還是這些士卒來的地方決定了他們的風格,廣德地處山區,跟倉山接壤,出了名的民風彪悍不怕死,都敢上山當土匪了,自然信奉腦袋大了碗大個疤之類的理論,所以打起仗來隻要覺得能打過,那是真玩命。
而江寧山清水秀富庶繁華,實在犯不著去拚死拚活,而這種地域決定的差異,靠短時間的訓練幾乎是沒辦法解決的。
禁軍不能動,地方軍隊靠不住,事情從此陷入僵局,縣衙大堂內,顧懷和趙軒相對無言,兩人都覺得前途一片灰暗。
一陣腳步聲打斷了兩人的沉默,鎧甲碰撞聲在門外停下,熟悉的身影沉穩地站著,行了個軍禮。
距離上次分開已經過了大半年,從校尉爬到偏將的李易身形健壯了些,俊朗的臉上額角多了道傷疤,但並沒破相,反而多了幾分淩厲的味道。
“李易?”顧懷怔了怔,“你的駐地不是在石埭?”
“是我調他來的,”趙軒看了他一眼,“在京城就聽你念叨過他,前兩天你說要練兵,我就想著你這個老部下應該能幫上忙。”
“大人要練兵?”李易有些愕然,“不瞞大人,末將之前也有過這個想法,隻是這邊的兵...”
他欲言又止,但顧懷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江南不比邊境,有血性的兵平叛的第一時間就打光了,能活到現在的,哪個不是兵油子?
他搖搖頭,正準備問問其他事,但李易卻沉吟著開口了:“大人,末將有個想法...”
......
時間回到三天前。
已經進了春天,但升任偏將的李易卻並沒等來再次進攻的軍令,隻能在那座小縣城裡繼續死守,每天和軍營裡的那幫兵油子打交道。
這半年來他的境遇說不上好,自從在蘇南立了功,他就被調入兩浙平叛,本以為能在戰場上再立些功勞,但分到手裡的兵卻不由分說地給了他這個主將下馬威,但凡作戰,他先是要跟手底下這幫大爺做思想工作,勸他們奮勇殺敵,然後又要身先士卒鼓舞士氣,而結局往往是這些兵一接敵就潰散,留下他這個主將狼狽地也逃回軍營。
此來彼往,疲於奔命,每次打完一仗,都要累得半死不活。
再加上他也不是善於官場經營的性子,功勞要被分走,黑鍋總是他背,偏將職位都差點脫手,如果不是二皇子趙軒一紙調令,說不定一年前他在守城門,再過兩天又得回到那處境。
所以李易走得實在沒什麼留戀,而且他也有些懷戀在顧懷手底下打仗的場景。
然後他就在路上看到了一幕讓他觸目驚心的情形。
他經過的地方,叫西涇,他看到的場景,是百姓火並。
作為一名用過天雷輾轉奔襲幾百裡的武將,他見慣了殺人放火屍橫遍野,所以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當強的,但他依然被這次百姓之間的火並震驚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西涇很窮,非常窮,但老天爺很夠意思,去年冬天,他們在地裡發現了礦,於是很多百姓紛紛不種地了,改行當了礦工。
礦肯定比糧食值錢,所以西涇百姓的日子是肉眼可見地好了起來,這下子旁邊的杞縣百姓不樂意了,以前大家一起窮也就罷了,眼下的好事不能隻讓你們全占了吧?
可西涇百姓也不答應,吃了那麼多年的苦,好不容易熬出頭了,你們就想來吃現成的,你們算老幾?
於是杞縣的百姓們帶著農具、糞叉向著西涇縣城出發了,反正窮命一條,死了也就死了,不拿出錢來今天就跟你們玩命!
於是在西涇城外,雙方數千人相遇了,就此開始了這場慘烈無比的火並,而李易之所以能在趕路途中看到這一幕,不是因為他運氣好剛好趕上,而是因為這場火並從去年冬天開始,到眼下二月了還沒結束。
自元熙七年十一月起,到元熙八年二月,雙方百姓無論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場,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來械鬥,什麼鋤頭糞叉鐮刀菜刀握進手裡大砍大殺,父親死了兒子上,哥哥殘了兄弟接棒,整整四個月,沒有任何一方低過頭認過慫,看眼下這情況,再打四個月好像也不是什麼不能理解的事情。
這一幕看得李易歎為觀止,他向當地百姓了解了情況,感歎著繼續趕路,而眼下顧懷頭疼的問題,便讓他一下子想起了這件事。
於是他向顧懷說道:
“大人之前擔心的問題,末將是清楚的,所以末將敢保證,隻要在西涇、杞縣征兵,大人的煩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