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陽春三月。
早春時節,積雪消融,天氣已經逐漸回暖,住在真定府衙後堂的顧懷酣暢淋漓地練了會兒刀,感受著自己最近壯實了很多的體魄,有些歡喜。
這幾年總體來說還是無病無災,練刀雖然已經不能再進幾大步,成為想象中的武林高手,而且現在也不再需要親自上陣殺敵,但多少能讓自己更健康一些。
他擦著汗回到臥室,洗漱之後換下了短打練功服,穿上寬鬆舒適的道服,這種道服形製如同長袍,領袖處是黑邊,色彩淡雅素淨,比如顧懷這身就是黑白底格,讓進入河北後日漸威嚴的他多了幾分隨性灑脫的味道。
披散著頭發坐到桌前,他隨手拿起一旁的卷宗,聽到門口傳來腳步聲,說道:“梳個道髻吧,今日不見客。”
自從幕府有盧何統籌,他能偷懶的時間越來越多了,這樣雖然未免有些對不起老人家,但已經年老的盧何卻仿佛有無窮的精力,白天處理著數不完的政務,晚上還會偶爾來給他上課,講講經義說說道理之類的,倒是全了那師徒的名分。
門口處的侍女頓了頓,走到了他的身後。
顧懷現在在看的卷宗,是昨天司名署送上來的,這個衙門負責管理民戶的重新編製,以及軍戶的逐步改革,工作量簡直讓人聞之色變,畢竟現在真定地界是實打實的過十萬流民,而且這還不是簡單的遷徙,是徹底的推倒重建,有多忙可想而知。
大概就是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衙門裡雖然人多,光各氏的子弟就有一二十個,可還是忙得焦頭爛額,實在受不了了就隻能多招人,可現在整個河北都在搶人,那麼多衙門分完了各族子弟,自然也要去外麵找人,哪兒輪得到他們?
實在也是沒了辦法,司名署便把主意打到了一個新的群體身上--流官。
所謂流官,便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流放到邊境的前官員,有些是因為貪腐,有些是因為倒黴卷入了某些**,總之罪責夠不上問斬,但又比罷官重,便全家老小一起被發配到了邊境吃土。
考慮到靖北伯爺一直以來都是任人唯賢不問出身,司名署長便上了折子,詢問能不能從流官中挑選些有才乾的官員給他們機會將功贖罪,這份折子先到了盧何的手裡,他看過之後頗為認同,挑選了一部分,做了大致的調查後,便送到了顧懷的手裡,讓他做出最後的決定。
於是流放河北的犯官及其家眷的全部資料便滿滿當當堆滿了他臥室的桌子。
一道人影走到了他身後,拿起一旁的梳子,輕輕束起了顧懷的頭發,他鼻子動了動,有些疑惑。
給他梳頭的侍女哪兒來的這種體香?
有些熟悉,有些淡雅,像之前院子裡開放的梅花,仿佛一縷早春的微風穿透了靜謐的空氣,不染塵埃。
顧懷的心情莫名平靜了很多,他沒有多想,拿起了一份卷宗。
“李正,瑕縣知縣,因納賄舉薦事發,杖一百,罰儘家財,謫戍平山,嗯,不要,貪汙受賄的,一個不要!”
他拿起筆一抹,徹底抹殺了這個人東山再起的可能。
“陳識途,湯陰縣令,湯陰?不就在臨漳旁邊麼?棄民而走,放任遼人劫掠...居然隻判了流刑?不要!”
顧懷根本沒往下看,一個在異族入侵時把子民和城池丟了就跑的官員,哪怕再能做事,他也不會要!這是個原則問題,這位長腿縣令唯一應該感到慶幸的是他被流放時還不是顧懷總督河北,要不然早就送他去見了閻王。
他繼續翻閱著,一些官員如果隻是本人不合格,但隨同發配的家眷子弟中,若是有可用的人才,顧懷也會在這種用人之際發個善心,但翻看了那麼多卷宗,也就隻有幾個人入了他的眼。
“張求仁,舉薦失當,牽連流放,這個可以試著用一用。”
“卜廬,勾結山匪,欺壓百姓...這也是個人才,你當官就當官和土匪一起壓榨百姓算怎麼回事?”
“單弘業,私開銀礦,收受賄賂,唉,大魏的人渣怎麼這麼多?”
顧懷輕輕搖頭,一隻纖細的手拂過他的額頭,將散落的一些頭發攏在一起,整齊地向後梳去,動作輕柔,顧懷放下卷宗,下意識想伸個懶腰,然後便撞到了兩團柔軟,身後的人影手頓了頓,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繼續給他梳著頭發。
然而顧懷卻像火燒屁股一樣跳了起來,他可不想背上什麼騷擾侍女的名聲,當看清那張臉後,他才愕然道:
“怎麼是你?”
拿著梳子的崔茗看著他,輕輕歪了歪頭。
“我還以為是侍女...”
“頭發還沒有梳完,”她說,“發髻要散了。”
顧懷略有些尷尬地坐下,原本一些之前沒注意到的東西也漸漸清晰起來:那雙修長細膩的手,偶爾垂下拂過他臉頰的袖子,還有不時和他後腦撞一下的某個部位...
隨著一支玉簪插進發髻,這略有些煎熬的過程才得以結束,顧懷咳了咳,感受到她站遠了些,才繼續拿起卷宗,可下一個名字卻引去了他全部的注意,因為這個人盧何已經召了他兩次,卻都未曾到幕府報到,換句話說就是繼續當犯官也不願意抓住這可能僅有的機會。
“嗯,戶部給事中鄔弘方,京官?這又是犯了什麼事?”
他繼續看了下去,當在上麵看到自己的名字時,不禁呆了呆。
......
當看完最後一封軍報時,夜已經深了,軍帳內的李易還未卸甲,他想了想,站起身走了出去。
守在帳外的親衛把身子站得筆直,頭上的旌旗被風刮得獵獵作響,李易順著軍營裡的道路,一個又一個大帳看過去,確保著這深夜沒有人違反軍紀。
他一直都有巡營的習慣,這大概是因為他想更了解自己麾下的士卒,在真定一戰之後,他手底下的兵變得既多且雜,既有從江南帶來的親手訓練的精銳,也有各處收納、新招的士卒,甚至還糅合了幾個將領帶來的兵力,他漸漸感覺沒辦法再做到像真定時一樣對軍隊如指臂使。
所幸這段時日以來的仗都打得很順利,背靠真定這座大城,就少了很多顧忌,他將三萬兵力兵分三路,左右兩路清掃地方,自己居於中路沿新樂、定州一線北上,一路攻城拔寨打著硬仗,如今終於到達了唐山。
打到這裡,離一開始和伯爺討論的那三個軍鎮便已經不遠了,這些時日與遼人騎兵的交鋒也越來越頻繁,那些騎兵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在不遺餘力地拖延著大軍北上的腳步,妄圖把他們徹底攔在唐山以南。
但還是那句話,在沒有如同魏國一樣成批製列裝火槍,或者尋找到破除火槍陣型的辦法之前,遼人在野戰上的優勢已經被完全抹平,在完全不露出任何破綻的李易帶著大軍步步為營之下,防線一推再推,已經推到了他們的眼皮子底下。
那麼,一切都係於接下來這一戰了。
輕輕地對著同樣在夜間巡視的軍紀官點了點頭,李易在交錯的營帳間站定腳步,這個城門卒出身,一點一點靠著戰功爬到如今位置的將領,抬頭看著漫天星空,久違地有了那麼一絲不安與緊張。
自己真的可以成為伯爺希冀的那個人麼?明日或者後日開始的這一戰,又會是個怎樣的結局?
四萬魏軍步卒,進攻囤積了兩萬精銳騎兵的三個軍鎮,這樣規模的戰爭,這樣影響深遠的廝殺,最終的贏家,會是自己麼?
如果輸了...
不,不能輸!伯爺在後麵看著自己,四萬將士在看著自己,整個河北,整個大魏,有那麼多人在看著自己!
李易看著星空,深深地吸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