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人放棄了繼續打真定,他們打算直接把河東打穿。”他說。
......
登上飛狐縣外的長城城牆,李易感受著撲麵而來的疾風,沉默不語。
本以為終於對上了遼人的三個軍鎮,接下來便會是一場場慘烈的廝殺,然而這場仗卻以他沒有想到的方式結束了。
遼人放棄了遂城,放棄了三個軍鎮,放棄了飛狐靈丘一帶的長城,他們是那麼的有恃無恐,絲毫不擔心魏人在這一帶構築起防線,因為他們把所有的賭注都堆到了天平的另一側。
河間。
魏遼邊境,兩座最大的城池,真定確實已經收複了,但河間還在遼人的馬蹄之下,經過一個冬天,河北河西雖然已經趨於穩定,但河東那邊,依然是一片糜爛。
事實證明遼人的確做了一個最優的選擇,這段時間他們在真定城外吃了太多的虧,或許能死守下三個軍鎮與遂城,但也會喪失主動進攻的先機。
要知道在國戰的最初階段,整個河北幾乎是任由他們馳騁,邊境防線已經被打爛,零散的城池隻能一邊死守一邊瑟瑟發抖,他們甚至打到了魏人的京城,隻要能攻破城門,整個北境徹底被遼人控製幾乎就成了個時間問題。
但偏偏就是沒打進去。
七萬精銳騎兵死了一半,一路狼狽逃回來,再加上冬季來臨,北方苦寒,遼人不得不主動收縮進攻態勢,開始占據城池出兵襲擾,準備等到開春後再徹底南下。
然後某個人就進了河北,安穩地方主動出戰,再加上有李易這麼個步步為營絕不犯錯的將領接過了指揮權,整個真定地界的遼人被打得痛不欲生,甚至連防線都被推到了遂城。
這下算是完了,真定地界對於他們再也不是之前那種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留下來和四萬步卒死磕也純屬浪費時間,因為現在已經不再是之前那種魏遼在邊境對峙的情況了,而是任何一方都想將對方徹底趕儘殺絕。
河北河西無法染指,那麼擺在遼人麵前的選擇也就隻剩一個,偏偏這個選擇看起來是那麼誘人,河間到了開春還在遼人的控製之下,以這座城池為據點遼人的觸手幾乎已經伸到了長蘆(今滄州市),隻要集結兵力將河東徹底踏平,那麼魏人就算拿下了飛狐靈丘防線又如何?整個河北河西對於遼人來說依舊是毫不設防的。
這場戰爭沒有人是蠢材,魏人靠著新式的武器和絕命一搏奪回了真定,習慣了遊牧和狩獵的遼人就要將河間的傷口徹底撕裂,讓魏國的血流乾。
三萬步卒,四萬精騎,開春之後後勤再無憂慮,河間城外的沃野平原對於遼人來說是最好的跑馬地,在真定無數流民歸鄉開始春耕,在河北河西逐漸穩定的陽春三月,遼人再一次掌握了主動權,將戰爭再一次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像是擺下了一封將國戰這場大戲徹底拉到**的戰書。
這和顧懷一開始的預想不謀而合,但遼人的動作太快,所以嚴格來說不是顧懷收複真定組建防線將遼人逼到隻能在河間決戰,而是遼人集結大量兵力主動做出踏平河東的姿態。
看起來是一樣的結果,但主動權完全握在了遼人手裡,對於現在的河東來說,怎麼集結零散的兵力都是個嚴肅的問題。
輕輕拍了拍長城斑駁的青石,李易從懷裡拿出軍令,再次仔細看了一遍。
四萬步卒,征調三萬日夜兼程趕赴河間,留下一萬依托長城防守飛狐靈丘一線;遂城既然已經被夷為平地,那麼便徹底撤銷此地的地方行政機構與區劃,轉而合並三個遼人留下的軍鎮,就地築城。
軍令的最後還有一段,是將這築城的任務,以及一萬步卒,全部交給李易,從今以後這道防線,便靠他來守了。
身前是遼國的國境,身後是大魏的國土,站在長城上的李易大概是這些年來距離打入遼國最近的一個將領,隻要他能維持住這段防線,進可北伐,退可固守,遼人再也無法威脅真定,他將成為帝國北境的守門人。
但他卻知道,這道軍令還有另外一個意思。
“這一次河間之戰,伯爺打算自己來麼?”
感受著未經血戰便奪下防線的空虛與欣喜,李易沉默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