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協看到試驗場旁邊的工坊時,頓時眼前一亮。
此時的試驗工坊裡麵站滿了人,一群工匠正在探頭探腦地盯著什麼,還在大聲吵著什麼。
“這和之前的造紙術比起來也沒啥不同嘛!”
“這其中原料都變了,怎麼可能會相同?”
“但是這其中的步驟不還是那幾步嗎?原料分離,打漿,抄造,乾燥,這有什麼難的?”
“我敢說這紙晾乾之後和原來沒啥兩樣!說不定還不如之前的!”
“我看未必!”
……
聽到那些爭論,劉協聽出來什麼意味了,原來是工匠們對造紙術的爭論,想來是自己給他們的那份造紙改進技術受到了質疑。
造紙術在中國其實已經有很久遠的曆史了,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時期主要以次繭來做絲綿的手工業已經十分普及了。
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的時候需要注意,反複捶打,用來搗碎蠶衣。這種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而且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經常用石灰水或者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借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但是其中工藝複雜且成本高,沒有得以推廣。
而到了東漢蔡倫對這種技法加以改進,簡化並且規範了造紙的程序,材料廉價,造紙術才得以推廣,但是此時所造出來的紙粗糙且易破損,不適宜拿來書寫,多用來包裝。
聽到工匠們的爭論,與其說是質疑,不過是工匠們的小心思,中國自古以來,手藝活基本都是看家本領,從傳男不傳女就能看出來,但凡有何什麼新技術能替代了自己的手藝活,那肯定會受到排斥。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古代雖然有很多發明,卻隻局限於基礎性無法在進一步提高。想到這兒劉協忍不住歎了口氣。
一旁的阿三看到陛下歎氣,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何故歎氣?”
劉協搖了搖頭,說道:“沒什麼,帶朕去看看你們的成果。”
昨天進了洛陽劉協就安排了伏虎連夜去找還遺留洛陽的禦用工匠,並將後世改良完善的造紙術配方以及技術寫在帛書上交給了這些原來在匠作監的禦用匠人手裡,並要求他們儘快做出樣品出來。
這時,那群匠人看到阿三所領的劉協伏虎二人,立刻跪地叩首齊聲道:“臣等叩見天子陛下!”
劉協擺了擺手,笑道:“都起來吧,朕老遠就聽見你們在吵,讓朕看看你們在吵些啥!”
說著,阿三便將劉協引到了那晾曬紙漿的木架旁,看著那黃黃的薄薄的一層紙漿覆蓋在那紗網之上,隻是還未完全晾乾,劉協轉頭問道:“聽你們說,這就是改進之後的紙漿?”
這時一位年過半百的工匠起身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這是匠作監的二等匠人陳軒所改進的。”
這時一名年輕的小夥子起身恭敬地說道:“陛下,此法不是臣所作,是……”
小夥子看上去不過十八九歲的模樣,身體有些清瘦,一臉脆生生的模樣,如此年輕便能擔任匠作監的二等匠人,看來也是有些本事的。
話還沒說完,他便看到劉協身後的伏虎在給他打眼色,他本來正要說是伏虎給他的改進之法,但一看到伏虎的眼色,他連忙改口說道:“回稟陛下,確實是臣所為!”
劉協滿意地點了點頭,掃視了一眼在場的眾多匠人,緩緩開口說道:“朕剛才也聽到了你們在爭論什麼,你們對一件新技術的誕生有質疑,很好,但是,”
“評判任何一件技術或者事物,首先也要看到結果如何,不是嗎?”劉協沉聲問道。
“臣等知錯了!”在場的眾多工匠聞言頓時跪地叩首道,一個個後背冒著冷汗,都在思考剛剛是不是說錯了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