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角度分析,唐玄宗開元年間,不管是京師禁衛軍還是邊鎮的守兵,甚至是地方軍隊基本上已經靠募兵來維持兵源。”
“大唐初期戰爭較多,設置了眾多兵鎮,實行募兵製後,還出現了長期戍邊的將士,久而久之形成了將帥專兵的現象。”
“唐初府兵製下的內重外輕的局麵被打破,軍隊的分布轉為內輕外重的局麵。”
“各地節度使權力非常大,不僅有控製軍隊的權力,還控製著當地的民政、財政、賦稅收入,他們不僅有土地,還有百姓,還有士兵,又有財政收入,很快發展成為了具有離心力的地方割據勢力,成為大唐統治下的不穩定因素。”
“節度使的實力不斷擴大,離心力也越來越強,這使得中央和地方矛盾逐漸加深,成為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爆發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李隆基:節度使的權力太大了,必須加以限製。
他聽完主播的介紹後,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之所以爆發安史之亂,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節度使的權力太大。
土地,百姓,士兵,民政,財政,賦稅,這麼多權力全部集中到節度使身上,也難怪野心會越來越強。
而他任命安祿山為三鎮節度使,掌握的權力更為龐大,給了安祿山做大的機會,這才使得安祿山野心膨脹,最終造成大唐的災難性打擊。
之前所說的安祿山和楊國忠的權力鬥爭是倒是其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節度使權力太大。
要是沒有給節度使做大的機會,任憑安祿山好楊國忠有再大的矛盾,也不可能掀起安史之亂。
節度使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權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他們大唐的戰略重心在關中,也就是長安這一塊。
由於東北和西北邊境不斷征戰,超出了朝廷財政能夠長期支撐的範圍,為了能夠守住邊境,不得不放權給節度使。
後來隨著時間的過去,邊境地區的節度使趁機要挾朝廷下放更多的權利給他們。
以至於到了後來,這些節度使儼然是一個個土皇帝,形成了節度使尾大不掉的局麵。
現在要動邊境地區的節度使,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引起動亂。
但是為了避免大唐再次陷入安史之亂,削弱節度使的權力是必然的。
如何在不引起大唐動亂的情況下削弱節度使的權力,這個難題讓他頭疼。
“最後一點從叛軍背景來說明,安祿山的身世存在多種說法,較為認可的說法是他有著胡人的血統。”
“天寶元年,安祿山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漸漸獲得唐玄宗寵信,史思明也官至將軍、知平盧軍事。”
“後來安祿山被大唐朝廷調任為範陽節度使,同時兼任平盧節度使和河東節度使,野心逐漸膨脹。”
“安祿山蓄養數萬匹戰馬,數萬兵力,派遣胡商到處經商買賣,每年收到數百萬金錢,起兵的條件更加完備。”
“他還讓謀士高尚謀劃,從軍隊中選拔心腹將領,作為叛亂的骨乾力量,著手反叛。”
李隆基:謀士高尚?看來還有一條漏網之魚。
他不由得冷哼一聲,當即下令派兵去抓人,把所有的漏網之魚都一網打儘。
安史之亂的爆發,肯定不止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主謀,還有一些叛軍的心腹,也要一並抓捕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