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這話,正準備進院的李建昆,頓住腳。
彆問他情報哪來的,正如強哥說的,好歹在燕園混了一年半,他在文學係可不光認識一個徐慶有。
“聊什麼呢,這麼熱鬨。”
還是,另找機會吧。
——
一周後,暫安小院。
按眼鏡所說,跟武漢那邊溝通製刊事宜,可是沈紅衣專人負責的。
“請進。”
他既然過來,自然有準備,早晨社這邊的招人製度,門檻隻有一個,作品。
李建昆在他對麵坐下,道明來意。
院門一側,幾輛黃包車沿著院牆,排成一隊。
雖然忙著泡妞,各種找機會,但生意上的事情,李建昆也沒落下,上午如果沒課的話,九點鐘之前,他肯定要過來晃一圈。
珞珈山那邊來信,推薦了沈紅衣,熟人熟路,外加這姑娘文學造詣也不淺,早晨社便特事特辦,邀請她入社了。
“噢?咋回事啊?”
“不好說。剛才跟你講這麼多,你應該也明白,創辦《這一代》的重大意義,目前我們全社的精力都放在這上麵。”
“不對吧,我聽說你們前兩天還在招。”他皺著眉頭道。
武漢捎來的書,北大學生去接貨?
第(2/3)頁
第(3/3)頁
李建昆笑著打招呼,現在說來,這些車夫也是自家人,都跟院裡的商戶有長期合作。
“長啥樣?”
量大,特繁瑣,需要人專事溝通。
中山大學“紅豆社”、人大“大學生社”、北廣“秋實社”、北師大“初航社”、西北大學“希望社”、吉大“紅葉社”、武大“珞珈山社”、杭大“揚帆社”、杭師“我們社”、南開“南開園社”、南大“耕耘社”、貴大“春泥社”。
李建昆敲了敲並沒有關上的房門。
李建昆聽出明顯的拒絕之意,一打聽才知道,早晨社現在已經不招人。
《這一代》凝聚了他們太多心血,總算盼來問世,十三所院校文學社的集體彙力,外加範圍這麼廣的聯合,不難想象,它必將在全國文學界,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中間是過道。
以及北大“早晨社”。
而北大早晨社,當下正在策劃一件大事,聯合全國十三所大學的文學社:
沒錯,人家業務都遍布全國了,不僅僅局限於本校,每逢新一期的《早晨》雜誌印出來,要向全國各地郵寄一大堆。
“沒事嘮嘮唄,還真有點新聞呢。”
說到這裡,眼鏡露出一抹難掩的自豪。
不過這個想法剛生出來,就被他甩出腦子。
“研究生。”
但他沒料到竟然不招人了,那沈姑娘是怎麼回事?
車夫正湊一塊聊天打屁。
對方怔了怔,重新審視他一番,詫異道:“同學,你經濟學研究生,要參加我們文學社?”
李建昆告辭離開,到樓梯口時頓腳,尋思要不要去找下徐孫子,這廝在校文學社還是個乾事,其實這刊物那刊物的,領頭的,參入編輯的,幾乎是一撥人,都他們文學係的。
李建昆撓了撓頭,這尼瑪,等都沒個盼頭啊。
“不是啊……你們研究生時間緊,課業重,好好研究伱們的經濟不行嗎?”
李建昆蹙了蹙眉,不自覺想起,前幾天在早晨社辦公室,眼鏡說的那些話。
“你是老生吧?”對方上下打量著他。
“同學,真不招,大家太熱情,我們一開放招新,名額瞬間招滿。你說前兩天對吧,你等等,我查查。”
“喲,昆哥,吃了嗎您?”
“嘿,昆哥你要問這個,我印象賊深,那女大學生真叫一個漂亮,畫裡走出的人似的,大眼睛,小嘴巴,翹鼻尖,白白淨淨,齊肩發……哎,就是哭得有點慘,眼淚汪汪的。”
唰!
李建昆猛一擺自行車,調頭。
遂大長腿一甩,沿著黃土馬路,直奔清華園站。
弄得車夫們麵麵相覷,怎麼的,還能認識唄?
(章節名筆誤了,改不了,應該是早晨社……)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