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這個時代是人心思漢。
可具體又是哪些人的心?
西漢後期,整個朝廷的賦稅已經將天下的所有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了。
土地稅、人頭稅、徭役。
各種製度早已讓百姓看不到活路。
這種大漢真的會有人思念?
與世家合作!
確實可以稱之為劉秀命運的轉折點。
但哪怕再怎麼樣也無法忽略劉秀此人的才能。
實力擴大之後,劉秀立刻對王昌劉林進行了反攻。
這一刻他對大局的統帥能力完全就展現了出來。
對於麾下的將領他可以說是完全發揮了他們最大的才能,屢屢大勝。
直至敗倪宏於巨鹿之後。
局勢瞬間大變,劉秀大軍直奔邯鄲城殺來!
“弟兄們!”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如今天下亂,正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
“安天下,為家人子嗣們爭出他一個太平盛世來!!!”
涉城內,三軍列陣,如嶽峙淵渟。
身穿著一身戰甲的顧嘯正靠著他的大嗓門在陣前大吼。
這段時間以來。
顧易一直都在用偏現代一些的手法來操練大軍。
當然,要簡化很多。
相比於現代人的身體而言,這些人的身體素質確實要差,畢竟吃的東西都完全不同。
雖然他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會不會有用。
但最起碼在明麵上,如今的這數千人馬看上去要強了不少!
“殺!!!”
“殺!!!”
“殺!!!”
待顧嘯話音落下,數千人馬瞬間給了其回應。
聲聲呐喊,宛若雷霆。
副將更是直接策馬衝了過來,一臉興奮的看著顧嘯道:“將軍,可是要去討伐那劉秀了?”
“哼!”
“我聽聞朝廷大軍與那劉秀屢戰屢敗!”
“咱們弟兄們若是在這時候打贏了那劉秀,朝廷定會賞賜我等!”
這副將一臉興奮,一眾將士們顯然也都是這樣想的。
雖然他們其中有不少人之前是跟隨過劉秀的。
但在這種時代跟隨劉秀可不代表著就與劉秀有多少的感情,他們這種身份的人若無意外連劉秀都沒見到過。
更彆說在這段時間內,顧易強化了他們的服從性訓練。
如今,這些人可以說是對顧嘯馬首是瞻!
“打劉秀?”
顧易愣住了,萬萬沒想到在大軍開拔之時竟然會聽到這種問題。
他立刻就嚴肅了起來。
當即回應道:“誰給你們說打劉秀了!”
聲音戛然而止。
周圍所有人的表情都瞬間愣住了。
“今日一戰,我等就是要幫著將軍滅掉那王昌!”
“興複漢室”
“我大漢,豈能有王姓的皇帝?”
說罷,顧易立刻就操控著顧嘯舉起了手中的兵刃。
直至這一刻。
這些將士們這才反應了要打誰。
在經過短暫的錯愕之後,立刻紛紛反應了過來,再次呐喊了起來。
殺聲再起!
顧易沒有在猶豫,當即邊境率領著大軍直接殺了出去。
他將所有的人馬都帶了出去。
原本顧易其實還是有著些許顧慮的,畢竟這一仗是要奇襲的。
趁著劉秀吸引劉林大軍的注意,進行偷襲。
若是走露了消息,恐怕會弄巧成拙。
但現在顧易不害怕了。
連自己手下的將士們都以為是去打劉秀的,更彆說城內的那些人了。
而且以劉秀大軍最近的威望。
哪個不長眼的會在這種時候去幫助劉林他們?
這是一場必勝的杖。
對於顧易而言就是能立下多大的功勞罷了!
三軍出擊,也不做任何的遮掩,大軍風風火火,一路直奔邯鄲而去。
此時,邯鄲城。
趙王府內,也就是現在的趙漢皇宮。
趙漢帝王王昌正一臉慌亂的看著劉林,急切的問道:
“丞相,我等該如何是好啊?”
“若是這劉秀攻破邯鄲。”
“我等恐怕會死無葬身之地啊!”
他是真的有點慌了。
其實王昌也沒料到自己竟然真的會有這種機遇,他隻是吹噓了一下自己其實是漢成帝之子罷了,結果就真的當上了皇帝。
隻不過這皇帝當的快,去得也快,如今看來亡國已經迫在眉睫了。
劉林的表情也是有些難看。
他也沒料到劉秀這個人竟然會這麼勇猛,他手下之人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擋得住劉秀的。
“陛下莫慌。”
劉林深深的歎了口氣,“我邯鄲城固若金湯,城中糧草無數,絕不是那麼好攻破的。”
“我早已聽聞那劉秀與更始帝劉玄之間有隙。”
“那劉玄更是殺了劉秀的親哥哥。”
“如今劉秀再次作大,我就不信那劉玄能夠安穩度日。”
“我已經召集了四地的人馬了,隻要我等能守住,那劉秀早晚必定退去。”
劉林說的信誓旦旦。
王昌一聽到這話,眼神瞬間就亮了起來,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了劉林的胳膊:
“好!好!好啊!”
“有丞相在朕無憂矣。”
但事情的發展再次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邯鄲城確實是座堅城。
但它卻影響不了人心。
甚至劉秀大軍還未曾殺到邯鄲城下,整個邯鄲城內的氏族百姓便紛紛想要投降。
整個城內的百姓都生活在一陣惶恐之中。
顧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抵達邯鄲城的,城內似乎是真的出了很大的問題,當他打著趙漢朝廷的旗號之時,就這麼直接進了城內。
待劉秀前來之時。
隻見邯鄲城門大開。
馮異隻見到,那無比熟悉的一幕再次發生。
隻見顧嘯帶著一群被捆住的人從城中走了出去。
不同的是,上次綁的是他。
而這一次綁的是王昌,劉林等人
──────────
“顧嘯為人勇略兼備,昆陽之戰後天下未靖,嘯潛隱於河北之地,以待天時。
及光武欲蕩平諸逆,匡複漢室,顧嘯乃施奇謀,設巧局,竟擒得趙漢偽帝,厥功至偉,軍中皆讚其能。”
光武皇帝嘗讚曰:“顧嘯真乃吾之臂膀,勇可破敵,謀能定亂,於艱難之際,常伴左右,助朕成就大業,實國之棟梁也。”
————《後漢書顧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