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笨蛋,等消息逐漸開始傳播開來的時候。不甘心失去權利力的清庭,不甘心計劃在東北受挫失敗的俄國人將開始戰爭準備。
對清庭的準備主要是製約遏製,通過時間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以拖待勝,這不是自己的長處領域,和慈溪相互製約了30年的李鴻章才是總操盤手。
張克要考慮對俄國的戰爭準備。
那就必須來了解一個概念,兵法。兵法就是在一個時代背景下的為了對目標進行打擊,獲得勝利,對練兵,用兵經驗規律的總結記錄。
兵法是戰勝對手的方法,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敵人的情況,進行適時的調整。所以你要了解彼此優缺點,對時代背景做調查。
在我的理解裡,中國最早的兵法,戰國孫子吳起,時期背景是蠻荒無序。
其核心兵法內容是令行禁止和選鋒。
那時打仗就是人多打人少,一個軍隊可以令行禁止,那麼在人多打人少具備優勢的時候,就可以命令軍隊進攻。在人少打人多麵臨不利局麵,可以選擇後退,順利轉進。打勝仗多啦,戰力強了,越打越好打
選鋒其核心目的就是選聽話,不怕死,有欲望和仇恨的人充當軍隊的前鋒。帶領大部分人向前衝擊。然後向前衝的獎勵,向後退的懲罰,建立秩序,如此而已。
再說李自成,時代背景是小冰河天氣變冷,天災遍地,糧食減產,饑民遍地。
他的兵法很簡單。他把自己的士兵分為老營,前營和流民營。我稱之為督戰隊戰法。老營殺前營,前營殺流民營,一級督戰一級。
這套戰法的核心是騙和利。要利用《大家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食》的宣傳口號,利用信息流通不充分,敵人上下關係緊張的矛盾,發流言,吸引流民來投,降低抵抗意誌,不停的裹挾平民。然後用自己的部隊充當督戰隊裹挾流民去送死。
他的敵人是官軍,官軍的政治傳統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殺老百姓,因為如果你光明正大的殺老百姓,就不會有老百姓給你納稅,就會自我瓦解。但李自成是賊,他的督戰隊戰法,會毫不猶豫的屠殺老百姓。一方不敢光明正大的屠殺老百,。一個敢光明正大的屠殺老百姓,那麼李自成就可以驅趕百姓為前驅,去衝擊明軍,填溝壑,堵刀兵,來為自己獲取勝利。利就是,原來不懂來投,或被裹挾,經曆幾次生死,沒死活下來了,沉默成本高,可以看彆人去死,混口飯吃,就留下來,進前營。看老營吃喝玩樂,羨慕了,主動做事進老營,有上升通道。
再說戚繼光,戚繼光的時代背景是什麼?他的對手是誰?
他的對手是日本內戰之後,戰敗出逃的半軍事組織海盜,海盜的特點是什麼?他們的內部秩序靠威望,搶劫和武力來維持,所以內部矛盾火並那是很常見的事情。因此平時在戰爭中常見的,正麵衝擊使用的動則長達兩三米的長槍是不適合隨身攜帶的,濕氣大,弓箭也不好保養。為了方便火拚,隨身攜帶武士刀才是王道,最正確的東西。
作為海盜搶劫的時候也方便攜帶,靈活。作為在戰爭中正麵衝擊使用的長武器,他們則是用了手炮火器進行代替。
麵對日本流寇,戚繼光針對他們轉進速度極快,前進的時候作為一個整體,撤退的時候作為散兵,長距離接戰用鐵炮火器,短距離作戰用冷兵器主要是武士刀的特點,設計了戚家軍。
麵對長距離殺傷的鐵炮火器,戚家軍也練火器對射,對峙。對方受不了後選擇正麵衝擊,一個基本單位五人兩人持盾,克服碳基生物對火器、手炮武器的恐懼,後兩人使用長槍克製武士刀等冷兵器的近距離殺傷,一人作為刀兵指揮,如果在長槍失守的情況下,可以補位。在追擊的時候,可以明確5人的方向,追擊哪個散兵。
戚家軍是正經的國家軍隊,有充足的後勤保障。日本流寇是需要主動進攻以獲取生活物資需求的,當其無法正麵突破戚家軍時。就注定了因後勤不支而走向消亡。
我們再說北洋軍隊的時代背景。前麵介紹過關於清朝的軍隊情況,其中共80萬正規軍編製,八旗共20萬是核心力量作為督戰隊使用。綠營兵60萬是地方正規軍鎮壓地方。作為鎮壓太平天國、撚軍和回亂的部隊。湘軍、淮軍、毅軍等不同部隊都屬於60萬鎮壓地方的綠營正規軍編製部分。
前麵我們講過關於北洋集團的起源,原地方鎮壓部隊失敗後,新生的作為私人部隊的團練占據了一部正規編製生態位。
而私人部隊有一個特點,就是字麵意義上,被一個人所私自擁有。作為部隊的主官,他的意誌命令就是軍隊前進,後退的方向,所有人不計得失的去執行。所有人圍繞主官一個人的命令來進行行動。
而日本軍隊則開始引進西方製度,建立班排連營團各級指揮製度。
如果說作為一個私人軍隊,他的特點是像一個指揮四肢不協調,缺乏鍛煉的人那樣隻能橫衝直撞。前進,後退做一些簡單操作。那麼新式軍隊就可以一個方向為目標,但各級節點做不同的指揮。
好像一個練武術的,他的腳呈八字站立,雙膝微屈,重心下沉,挺腰收腹,雙手一前一後,前麵的防住腦袋,後麵的準備進攻打人,頂頭縮腦,保護自己的要害,防止被打擊。各部分去做不同的事,協調合作。
在兩者體量差不多的時候,誰能打贏?毫無疑問是更加靈活的新式軍隊可以獲得勝利。
前麵介紹過了,作為清軍編練的新軍。武衛軍一共分為五部。在八國聯軍入侵戰爭中,有4部都根據主將的命令前去迎戰八國聯軍。然後被擊潰。為什麼袁世凱部沒有前去?
我給大家講講軍隊裡的事情。在新兵班的時候,班長讓我去打其他班長,我最好去,因為我不去,我的班長會把我提起來乾。如果我的班長讓我去打我的排長,那我最好去,因為我如果不去,我的班長會把我提起來乾。有玩笑的部分,但你最好當真。
當然我的班長不會讓我去打連長。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班長可能是5年兵,可能是8年兵,也可能是12年兵。而我的排長,他算上軍校的軍齡可能也就4到8年不等。班長的軍齡大,而排長的軍銜高。作為上下級,他們就可以溝通,在溝通中有時候雙方都無法徹底壓倒對方。但是班長麵對連長,無論作為軍銜還是軍齡。都處於徹底被碾壓的狀態,班長有時可能會和排長嘻嘻哈哈。但如果跟連長嘻嘻哈哈,排長會被連長提起來乾。這樣一來,班長也毫無疑問會被排長提起來乾。如果不服,他就會直接被連長提起來乾。
作為新式軍隊,建立各級指揮節點。靈活作戰的要求就決定了他會將指揮權下放各級。也就是說指揮權不再集中在主官一個人手中。
我必須對我的下級擁有絕對指揮權,這是我的根基。但我的手下也必須對他的手下,有絕對控製權,這是他的根基。那我和我的下級,同時對我下級的下級下命令發生衝突時,他聽誰的?有了衝突,就有了平衡,就有了製衡,就不再擁有絕對權威,這時我和我的下級指揮權是平等的,隻看誰可以笑到最後。而這時下級的下級作為下級是有選擇權的,隻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所以我的理解就是,作為上級的慈禧中央政府下達了命令。作為下麵五部軍隊的主官,傳達上級命令,宣布開始執行作戰計劃。
作為改革新軍不徹底,還是老傳統,主官的權利命令是軍隊完全核心的的四部向聯軍發動進攻,然後被擊潰士兵逃散。其中主官判斷很重要,但下級意見呢?要是意見統一,打這樣的傷亡比?這麼容易潰散?下麵不願意,上麵強行執行命令,所以如此。
袁世凱編練的新式軍隊,因為編練的比較成功。所以他對部下沒有絕對的指揮權。命令發布後,下級發生了抗命行為,加上袁世凱自己的猶豫,所以才沒有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