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國了,我還沒有詳細的解釋過時代背景地變化。
我把這個時候的時代背景給大家解釋一下。
近代史的時代開端,從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開始,到這個時空的1902年,東北內戰,外國乾預,李鴻章為穩定局勢和列強簽訂條約(天津條約),自山東青島以南沿海地區全部開放,商貿自由。
以這個時間段的背景來說,原來國內南方沿海地區,生活著的是什麼人?掌握地方權力的是什麼人?是傳統的地主,有官方背景,互相勾結的大商人。
他們是這些地區原來的統治者,而隨著沿海地區全部開放,列強的商品隨著沿海地區的開放,而開始向內地入侵。
要知道,在一片土地上生存的頂級獵食統治者,對於風吹草動,食物的增長還是減少是非常敏感的。
隨著能量的流失,本地的頂級統治者,必須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調節能量消耗。
隨著環境的變化,本地的統治者,也必須要變化,火並,減員。
通過降低數量,降低能量消耗,捕獵大型動物來度過危機,但情況隨著時間不會好轉,反而年景越來越差。
死亡?還是進化?這不是問題,該死的死去,掙紮著活的人,才會殘留在大地上。
他們,先是考察環境,然後開始集資,再招攬人才,然後通過海路采購設備,然後形成產業
本地人通過這些本地化的工業產業,去和海外列強入侵的商品爭奪市場。
以此來維持能量獲取,加速進化升級。以保證自己在生態環境中的主導地位,頂級獵食者的生態位置。
大家覺得這一個過程有多長時間?期間經曆的時代浪潮是什麼樣的?
這個世界的經濟史上,一個大的經濟周期,從生產過剩擴張周期到消費不足的收縮周期。
一個大的經濟周期,十幾年二十年時間都正常,這是國際市場,社會經濟周期。
而一代技術的升級是以5~10年為一個周期?(根據產業大小,投資多少不一樣)
本地士紳們,本土的強者們,通過自己的智慧、財富,培育人才,采購設備,投入生產。
在一個市場和技術的時間周期中,他們是和國外的市場,技術,商品,一個水平線上的,甚至略占優勢。
但隨著我們前文講過的各種原因,比如說利率實在是太高了,影響企業的淨盈利剩餘情況,沒有足夠的錢進行下一代技術升級,應付市場下降周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像唐山鐵廠一樣,利潤從高到低。像漢陽鐵廠一樣,盈利再到最後的虧損。
第二代技術卻一直沒能進行有效投資,自己培育出來。
麵對國外技術升級,商品競爭。
那麼這時候又是兩種選擇,要麼從頭集資,直接購買二代的商品生產設備。要麼選擇倒閉,讓出市場。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能量儲備,那你很明顯隻能選擇倒閉,退出市場。
如果你選擇第一條路,加大投資,選擇跟進,那麼在第三代技術到來的時候,你還要再次做選擇,直到你被市場淘汰。
如果你真的很厲害,你真的很逆天。
你有足夠的錢財,去投入技術的升級,那麼就會進入到產業鏈的問題。
你想要對技術升級,你就要投資你產業,你的上遊產業,你的下遊產業,光你自己升級不好使,比如,你是鐵廠,設計的新一代高爐,鋼爐到貨了,煤礦,鐵礦開采設備跟不上,讓你的生產設備閒置。
那好,你把產業上下遊企業一起升級。
原始的工業鏈可能很短。
但是我們參考一下,現代的產業供應鏈,大家理解一下。
我們吃的乾麵條。
從製作麵條的機器,生產麵條機的產業鏈,小到螺絲,大到電機。再到麵條的運輸,運輸車的汽車產業鏈。源頭生產糧食,關於化肥使用的化學工業產業鏈,關於糧食種子的良種培育產業鏈。再到農業機器製造的產業鏈。
直接說,這就是一個無底洞,你一個地區的能量不夠,你去集結一個省的能量去做,然後一個能省的能量也不夠,你必須要用一個國家的力量去做。
但這又回到了我們開始的時候,沿海地區為什麼會開放?正是基於國家層麵上的失敗而導致的結果,大清都亡了,誰支持你?北方袁世凱?他手有這麼長嗎?
所以這個鏈條,根本就走不通。隻有失敗,一個結果在這條無儘的道路中等著你,道路是無儘的,但你會走到自己的極限。
走完一段,我說的這個行業產品,產業技術升級的道路,和一個大的市場擴張和收縮運行周期,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