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喬允升為了避免遭到彈劾他生病還鄉,本以為就此畫上休止書,可誰曾想卻落了個邪黨主謀的罪名!
大明要變天了……
為了避免會讓對方察覺到唐劍秋習慣性的將這份情緒壓了下去:“怎得會有這樣的事?大人可否方便將此事將唐某細說?”
“我來找你正是為了此事,相傳此乃鬼神作祟,鬨得人心惶惶……”
於是乎,喬允升將他聽到的怪事與唐劍秋全盤拖出,言語之間充斥著萬般無奈,這雙眼睛卻又有著救濟天下百姓於水火的信念。
唐劍秋聽後眉宇之間閃爍著費解之色:“恕在下直言,鬼神所為豈不怪哉?若真是陰兵殺人也就罷了,此事又怎會與紀綱有關?他不是永樂年間的錦衣衛指揮使嗎?
雖說他正是這臨邑人,如今已是天啟元年,至今怎麼的也有兩百載,鬼神作祟未免太過牽強,大人以為呢?”
喬允升道:“君之言本司寇倒也不是未曾想過,此案太過蹊蹺,以我一己之力怕是不能破解此案,此事還望唐大人賣本司寇一個麵子,可否協助於我?”
此事明裡暗裡全歸咎於奇案,但不管怎麼說此案又與錦衣衛有關,且又牽扯鬼神,他不得不接下這個案子;
唐劍秋一臉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好!此案北鎮撫司將協助刑部,大人不必顧慮。”
“如此甚好!唐大人辛苦了!”喬允升很是感激的看了一眼唐劍秋,如今看來可算是找對人了。
出於禮貌,唐劍秋微笑了一下,而後說道:“大人說笑了,你我二人一同為官,所做的都是為了朝廷,何來辛苦二字?在下理解,何況在下對此案頗感興趣。”
對於喬允升的為人唐劍秋還是非常放心的,在自己的認知中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清官,沒理由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唐劍秋道:“北鎮撫司接過不少離奇案子,這上上下下少有也有百起,還請大人放心。”
“唐大人正可謂是雪中送炭啊!日後有用到本司寇的地方還請儘管開口啊!”
喬允升身為大司寇,又是刑部尚書,似唐劍秋這般濟困扶危之人是個值得深交的人;
兩人相談甚歡,如同結交多年的好友,而唐劍秋也對喬允升的為人頗感興趣。
於是乎,兩人派兵相約一同前往臨邑縣;
老樣子,唐劍秋還是坐不慣轎子,執意要求騎馬,對此喬允升也沒有過多乾涉,這才應允下來;
本以為可以順利抵達,可誰曾想這才不出十日就見到一攔轎的婦人喊冤,這就讓馳騁著駿馬的唐劍秋無法理解了。
坐在轎子中的喬允升也是頗感奇怪,不過還是揭開了簾子看向那哭的梨花帶雨的婦人;
隻見這藍衣婦人秀梅鳳目,雙目猶似一泓清水,未施粉黛,卻一副清新淡雅的樣子,模樣才不過二十,倒有幾分姿色。
“冤枉啊大人!冤枉!”
藍衣婦人一邊說著一邊將狀紙舉過頭頂,他也是看在那些人穿著官服又聽說轎上之人乃是清官這才做此決定。
再看向這些官兵,有那麼些個人舉著牌子,轟轟烈烈,氣勢如雲這才敢過來攔轎。
這些官兵手上舉著的牌子上寫著肅靜,回避等字眼;
“大人,這……”
即便阿飛不是頭一次碰到這種類似的情況了可難免還是會有些糾結。
“無妨。”
說完,唐劍秋從馬背上下來,他麵無表情的看著麵前的藍衣婦女,而後眼神暗示錦衣衛接過她手裡的訴狀。
錦衣衛不敢怠慢,不知唐劍秋因何故如此也隻有按照他所說的要求去做;
錦衣衛小旗從藍衣婦人的手中接過狀紙後放到了唐劍秋手裡,唐劍秋又轉交給了喬允升;
那小旗道:“小娘子,今日算你運氣好,碰到了刑部尚書大人還有掌管北鎮撫司的鎮撫使大人,即便是有再大的冤屈也能平反。”
當得知其在馬背上的人正是鎮撫使唐劍秋,坐在轎子中的人是刑部侍郎喬允升時藍衣婦人欣喜若狂,她意識到有救了,連連道出自己的冤屈:
“民婦本是一位財主娶進門的二房,奈何拙夫身體不好,沒過多久便病逝了,
民婦與姐姐二人在家夫病逝前皆聲稱有了孩子,可實際上與姐姐二人之中隻有一人生出了兒子!
民婦和姐姐都一致認為這個兒子是自己所生,這才引起此事,當時明明是姐姐想瞧瞧民婦的孩子,民婦未曾多想便答應下來,
可誰曾想姐姐接過孩子後就不願撒手了,並揚言是她所生,這分明是民婦十月懷胎所生又怎麼會成為姐姐的兒子?”
畢竟那人可是財主啊!有道是母憑子貴,誰擁有了兒子就能直接繼承對方的遺產,而這位正在訴苦的正是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