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灝:…………
整個會議室裡,瞬間爆笑如雷。
…………另一邊,優影的導播廳裡氣氛就有點凝重了。
大家已經拿到了《那些年》第一輪的點播數據。
兩小時內,有34萬人購券觀看了這部電影,總計產生164萬分賬收益。
這數據嚴格來說不能算差,畢竟很多網大從上線到進垃圾桶,都未必賣得了這麼多。
而且這僅僅隻是兩個小時的收益而已。
但你要說好吧,也有點勉強。
網大圈子雖然爛,但一年也總會有幾部幾千萬分賬片子出現的。
而以《那些年》的首銷成績走勢,最後的票房分賬還未必能過千萬呢。
網大的票房走勢跟線下不同,線下的影片雖然也吃宣發,但隻要你的質量的確過硬而且題材不是特彆偏門的,一旦口碑滾起來之後票房是有可能逆襲的。
畢竟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口碑的傳播速度是以前紙媒時代難以想象的,一部影片的生死逆轉很可能就在一夜之間。
但這個定律對網大來說則未必,一般情況下,網大的首映成績占比是非常大的,有些片子的首日票房甚至能占到總票房的一半以上!
為啥?
因為網大爛啊,基本都隻靠營銷拉噱頭,能騙幾個是幾個。
騙進來收割一波後,口碑一傳開,這片子基本就涼涼了,後麵根本賣不動。
掙紮幾天後直接就給丟進會員免費區吃灰去了……後續也不會有幾個人去翻看的。
這個過程,幾乎已經成為網大的標準流程了。
所以在他們看來,《那些年》也不會例外的。
畢竟之前的試看會上,幾乎所有影評人和業內人士都不太看好這部片子。
而現在首映的票房收入,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首映的人氣就這鳥樣,後麵基本也不存在逆襲的可能性了。
好在這片子成本本來也不高,再加上其衍生產品《好聲音》已經讓優影賺得盆滿缽滿了,所以平台對於這部片子其實也沒多少盈利要求。
虧就虧吧,不會有人問責的。
但對於網大部門來說,這消息多少有點晴天霹靂的意思。
這片子要是撲街了,公司確實不會追責,但網大部門基本也就可以宣布涼涼了……
本來還有一線生機的,但隨著周灝重回網劇領域,網大部門的存在感也不是那麼不可或缺了。
如果《那些年》成功了,網大部門還有機會留下來。
可按照現在這個情況……隻怕可以提前開始投簡曆找下家了。
優影內部一片愁雲慘淡,而網絡上也冒出了不少唱衰的聲音。
《無聊的電影,差點看睡著了》
《除了林夕娜的顏值,其餘一無是處》
《周灝還是回去拍網劇吧,電影不是伱能玩得明白的》
《浪費我六塊錢,白開水一樣的電影》
《不是說讓好聲音冠軍唱主題曲嗎?為什麼是周灝自己唱?》
《出爾反爾,某人真惡心》
《回去寫吧,彆拍電影了》
看到這些烏煙瘴氣的小作文,周灝直接笑了。
那幫孫子,果然還是出手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