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東西有什麼好看的。”老頭忍不住吐槽道:“直播看了一次還不夠,還要看重播?”
“不是央視那台。”邊上的老伴忍不住解釋道:“他們是在等豫南衛視的春晚,估計馬上就開始了。”
“那個不是更無聊?”老頭眉頭緊皺,“他們什麼時候喜歡看這個了?”
“今年不一樣。”老伴又解釋道:“今年因為有個叫周灝的明星幫忙宣傳了一下,所以大家都覺得今年的豫南春晚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這不都等著看嘛。”
“周灝?”老頭回憶了一下,“就是去年搞出《九州同》的那個小夥子?”
“對,就是他。”對麵一個精神奕奕的老爺子笑道:“我孫女迷他迷得不行,這不,坐那兒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如果他也有份……那倒確實值得看一看。”銀發老頭說著就站了起來。
看似白發蒼蒼,可他的身形卻依舊挺拔矯健。
而這份健康的身形,來自日複一日的練功收獲。
作為一名標準的梨園弟子,他一“出道”就趕上了特殊時期,出道就失業。
熬了好久之後,風波是結束了,但隨著泊來品文化大行其道,傳統戲曲開始日暮西山,他登台表演的機會也跟腦門上的黑發一樣,越來越稀少,直至沒有。
而聚在他身邊的這些老頭老太太,基本全是梨園同行,遭遇也基本都跟他差不多。
空有一身好本領,卻早已經沒有了施展的舞台——這個時代,哪還有年輕人聽戲曲啊?
年輕人就代表著市場消費力,代表著未來……沒有年輕人願意聽這個,誰來給你籌辦戲曲盛會?
甚至就連春晚舞台上的戲曲節目,也變得越來越敷衍越來越無聊,年年就是那幾個名段來回換,咿咿呀呀的毫無新意……
都不用說彆人的,就連他們自家的後輩,幾乎也沒幾個喜歡這東西的。
悲哀。
逢年過節召喚老夥伴們聚一聚,已經是他們這幫梨園子弟最開心的時光了。
老人們來到客廳後,年輕人很識趣讓出了沙發,自己跑去搬凳子坐了下來。
忙活完之後,電視機裡的畫麵正好傳來了劈裡啪啦的鞭炮聲,喜慶十足。
“來了來了!”
“開始了!”
和其他春晚一樣,上來同樣是一首喜氣洋洋的大串燒,要論最快速的熱場方法,這種大串燒還真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不過即便是同樣的節目,大家還是發現了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們好像穿的都是華夏風的衣服!”
“對,沒有一個穿西裝的!”
“女生穿的也都是改版的漢服,好漂亮!”
“這個舞美元素,也都是華夏風的!”
“哇,串燒歌曲好像也都是國風的……”
歌曲串燒過後,兩位主持人走上了舞台。
男的身穿華夏風剪裁的魔改西服,上麵還紋了金色的騰龍圖樣;女主持同樣是一身魔改版的漢製曲劇,一身的古典元素讓人過目難忘。
接下來的第二個節目,同樣也是歌曲類的。
而節目組選用的歌曲,是一首正兒八經的國風熱曲《雪》。
看著那位女歌手在舞台上深情款款地演唱起來,大家基本都已經看出今天這台晚會的變化和主旨了。
跟其他台的大雜燴不同,豫南衛視這台晚會幾乎全程都在強調兩個字——國風!
從舞美到服裝設計再到節目選材……華夏的古典美學無處不在!
在這個千篇一律的大融合時代,這台晚會簡直就是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