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慶看來,這門靈水,無疑比自己所修的甘霖、膏露、醴泉,更適配海嘯小神通。
除此之外,靈潮外放,籠罩住一片水域,還能模擬自然潮汐,這對某些海生靈物的栽培,猶有奇效。
李庾舉例道:“諸如這枚陽泉海潮貝,品種未曾馴化,放到鶴溪裡其實很不適應。但有了靈潮,便能模擬海域環境……”
李慶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其中妙處:“看來,你的靈貝馴養,又能更進一步了?”
李庾哈哈一笑:“此前,我根據秘法,隻粗略解決了海貝淡水馴養的難題。如今確實又有了突破口。”
李慶笑著恭維了幾句,又將目光投向觀潮海螺:“它既已被煉化,如何又還活著呢?”
李庾將海螺放手裡撫摸,順帶逗弄淡金靈貝:“你不修水仙法門,自然不知其中妙處。”
他目光在潮音和小蓮身上掃過:“便連你們兩位,也隻是將靈水作為一種憑依,未曾領略到水仙之道的精髓。”
李慶也不生氣,正色道:“願聞其詳。”
李庾便念了水仙法門總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既是上善之水,修行時自然無需取靈物性命,來成就自身道途。”
“我借觀潮海螺修成靈潮,它便仿佛成為了我的契約靈獸,乃至性命交修之道友,互相成就罷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李慶微微一笑,抬手揉了揉阿筍的腦袋:“原來如此。”倒是和他借助精靈修行,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他又問:“不知這水仙之道,與正統修行之法相比,究竟有何不同。”
李庾凝神感應丹田:“最大的不同,便是我沒有道基高台,無法統合自身所學,甚憾!”
李慶也道:“是可惜了。”
若對方築基成功,道基自行梳理其平生所學,無論是自我提升,還是反哺家族,都能受益無窮。
李慶放在家族藏經閣的三本小冊子,至今仍然深受族人追捧,每有修訂,都能置換一批家族功勳。
更何況,沒了道基,自然也就不會有小神通。與人同階鬥法,多少便差了些底氣。
“除此之外,便是我再無真元法力,唯有靈水存於丹田吧。”
法力乃是他自小修持,真元是其蛻變產物,如今都沒了,李庾多少有些不適應。
李慶溫聲寬慰道:“二階水仙,到底也是與築基並尊。至於小神通,日後多修行水仙法門,也不是無法彌補。”
譬如李慶修行地仙法門,就能以玄黃靈魚為靈材,修持“玄黃印”小神通。
水仙之道,同樣博大精深,自然也有類似的法門。
李庾雖然心有不甘,但木已成舟,能撿回條命已是萬幸,哪還能奢求這些?
李慶又問了他修持進度。
李庾道:“同樣是水磨功夫。需得將一種靈水凝煉為寶珠後,才能繼續修持第二種陽泉、第三種後天癸水。”
“待到三種靈水儘皆化為寶珠,再三水合一,自然便能突破境界,晉升為三階水仙,媲美結丹真人。”
李慶不由樂了:“你這是有了寶貝,看不上我那平平無奇的甘霖了?”
“哪有。”李庾笑著飲完杯中靈茶,“隻是我半生癡迷靈貝,更願以此為根基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