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三四章煉丹紮心,門庭若市4k)
第340章三四〇章煉丹紮心,門庭若市4k)
以金橡木炭將竹露過濾一遍後,煉製“竹心丹”的靈材,便算準備妥當。
李慶發了道傳訊符,並留在青鶴穀的家族丹師,都來聽講。
自察覺到暗流洶湧後,李家留守青鶴穀的族人,便有些人心惶惶。
好在李慶這個築基老祖仍在,他血緣最近的侄孫女李薇也在,大家才稍稍安心了一點兒。
聽到李慶要開爐煉丹,除了家族丹師,還有不少族人過來湊熱鬨,仿佛親眼見到他,就會安全許多似的。
李慶也由得他們,於是宮觀洞府前,烏泱泱地擠了一大波人,鬨哄哄的。
“肅靜!”他略一彈指,真元撞動門前金鐘。
“當——”悠悠鐘聲回蕩在青鶴穀上空,讓在場眾人心神一震,總算安靜了下來。
“讓道友見笑了。”李慶微微向樊舒雲欠了欠身。
樊舒雲搖了搖頭:“此乃人之常情。我樊家亦是如此,哪裡會笑話道友。”
李慶微微頷首,望向前來看熱鬨的族人:“我近來丹道造詣又有提升,已能煉製二階上品靈丹。”
“為老祖賀!”族長李厡趕緊帶頭歡呼。
在場族人亦齊齊拜倒:“為老祖賀!”
在闔族上下人心不穩之時,李慶晉升二階上品丹師,無疑是給大家吃了粒定心丸。
說得不好聽點,哪怕雪峰湖生變,玄宮願意撈一批人上岸,李慶這個二階上品丹師,也絕對名列前茅。
近水樓台之下,李家族人獲救的幾率,又要大上幾分。
樊舒雲見他寥寥數語,就將人心暫時穩定下來,不由豔羨:“道友在族內威嚴甚重啊!”
李慶但笑不語:他的威望可不是輕而易舉就有的,而是建立在阿筍、阿藻和李庾相繼“築基”上的。
見場麵已經平複下來,他微微調息,便開始著手煉丹。
這竹心丹,名列二階上品,乃是李慶築基小宴後,樊舒雲便托付給他的。
這種丹藥頗為奇特,需要專修木係真元的修士,以木生火,方能煉製成功。
放眼大周國,丹師無一不是以火靈根為主,哪怕有木靈根,亦是用來輔助火靈根修行。
單修木靈根者,基本都去精修靈植師一道了。
李慶的青木真元,雖然融彙了靈水、涅火、冥想法等元素,但卻是以青木為體,其餘為用,並不影響其本質。
他事先推演過一番後,才向樊舒雲發出邀請的。
便見他左掌前伸,掌心閃耀青木法光,凝聚成一個小研缽,再將玄幽竹葉與神妃竹米放入。
他又將右手虛捏,青木真元化作一根擂棒,將缽中竹葉、竹米細細擂成粉末。
玄幽竹葉色澤青黑,神妃竹米光澤紫金,二者混合在一起,映著日光,呈現出神秘的烏金色。
一股幽幽的竹香自研缽中彌漫出來,讓人神魂為之顫動。
李慶望著發癡的族人,不由輕咳一聲:“還不醒來?!”
李厡等人這才回過神來,連忙屏氣凝神,生怕再被那竹香影響。
“道友這玄幽竹葉的品質,看來相當不錯啊。”李慶讚許道。
樊舒雲點了點頭:“費了老大工夫,欠下不少人情,才在大樂國一位道友處換來的。”
李慶笑道:“想來也是。我們大周適宜種植這個的,唯有沐魂淵一處。偏偏那裡又有冤魂作祟,容易汙染各種靈植……”
閒聊之間,研缽中的兩味主藥,已經處理完畢。
李慶這才將丹爐取出,將研缽擂棒化作純粹的青木真元,裹著這一捧粉末放進去。
他又抬手一指,九種一階竹露化作清澈的水蓮,悠悠然落入爐中,承載著主藥粉末。
至於剩餘的九種一階竹米,則三三一組,在爐邊堆成三個小米山,看上去就份量十足。
“道友,我要正式開始煉丹,待會兒就無心招呼你了。”他先朝著樊舒雲一禮。
樊舒雲忙道:“我省得的!一切就拜托道友了。”
李慶輕笑一聲,青木真元卷起一座米山,落到丹爐底部。
便見他運轉配套的煉製法訣,青木真元微微震動,很快便生出淡淡的火焰來。
這火不是涅火,也不是什麼旁的靈火,而是青木真元自然生發出的“木中火”。
木中火極微弱,在米山的尖尖上閃爍著,好半晌才點燃一抹火星子。
那火星子忽明忽暗,好在有青木真元不計成本地引燃,才終於冒出了一絲明火。
便見爐底那堆竹米,開始冒出一個小火苗,將最上方的竹米粒緩緩點燃。
但很快,火苗黯淡,爐中唯剩米山上冒出的青煙,其中蘊含著三種竹米的精華。
青煙嫋嫋升起,在李慶法訣牽引下,彙入上方的水蓮中。
凝結成水蓮的竹露,開始無火沸騰起來,“咕嚕嚕”地響著,開始散發出七彩蒸汽,將中間主藥浸潤。
期間,李慶又將清心苦竹筍衣、醴泉紫竹瀝等二階中品、下品靈材依次放入。
一股沁人心脾的竹香,從爐中毫不遮掩地散逸出來,很快便將整座宮觀洞府,都染上了淡淡的香味。
樊舒雲不由有些擔憂,欲言又止。
向來煉丹,都是丹爐緊閉,將精華鎖在爐中,便於合藥。哪怕有些許雜質,亦是直接用丹火化為烏有。
像李慶如今這般,任由靈植精華飛逸而出,未免有些奇怪。
李慶卻不管不顧,任那竹米燃成的青煙,將竹露煮沸煮透。
如此,一天一夜過去。第一堆三種竹米,終於燒得一乾二淨,竟然連半點灰燼都無。
倒是少了三分之一的竹露,被竹煙染上了一層陰翳。
而水蓮中間的主要粉末,亦是微微濡濕,顯得臟兮兮的。
樊舒雲看得心驚肉跳,唯恐他一不小心,將自己好不容易湊齊的這份靈材,給禍禍了。
但她隻有一份靈材,也拿不出第二份給李慶練手。
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樊舒雲也隻能捏著鼻子看他發揮了。
李慶也不遲疑,再一揮手,第二份三種竹米堆成的米山,又落到了丹爐底部。
李慶再次以青木真元衍生“木中火”,將竹米點燃。
這一次,升騰而起的,不再是青煙,而是淡淡的白煙。
白煙同樣在李慶的法訣牽引下,彙入竹露水蓮中。
但這回,水蓮沒有再沸騰,而是在表麵凝結成一層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