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確定國名之後,下一個問題自然就是國旗國徽。
在開會之前,各方就已經提交了三十多種國旗國徽設計式樣和相關的說明文字,這些內容裝訂成一本不算薄的冊子,在場的代表人手一份。
林有德翻看手中的小冊子,看見不少眼熟的圖案,比如青天白日滿地紅啦,五色五角星啦,等等等等。對此林有德早有準備,情緒正常。不但情緒正常,他還回頭悠然的問呆在後排的薰:“你覺得哪個圖案比較對你胃口?”
“誒?”女孩嚇了一跳,短暫的茫然之後她漲紅了臉,“林大人,您注意一下場合啦,我隻是您的護衛……”
“是啊,我隻是隨口一問而已嘛,本來你不臉紅啥事沒有。”
林有德說完,堂而皇之的以副手姿態坐在林有德身邊的陳海輝就笑出聲來,這讓薰更加尷尬。顯然,這姑娘非常不擅長應對來自異性的調戲,尤其是這種不分場合的調戲,完全不像林有德的另外兩位近衛神姬,麵對各種大場麵都能處變不驚,從容應對。
林有德調戲薰可能隻是隨性為之,但與會的其他代表看在眼裡,就有了彆樣的含義。有的人隻是單純的為林有德這種兒戲的態度不爽,但更多的人卻把這解讀成了林有德刻意為之的做派,認為林有德想要強調自己成竹在胸。
討論持續了半個小時左右,開始進入各方發言階段。
首先上台的又是此時占領北京的革命軍政府代表,不過這回上去的不是孫雯,而是陳其美。陳其美在講台上慷慨激昂的講述“廣州首義”的前前後後,以及繪製了青天白日旗的陸皓東烈士就義時的英勇,順便還隱晦的暗示了一下當時“廣東地方豪族”對革命的漠視。
林有德聽得直搖頭。
陳其美下去後,唐紹儀上台闡述五色五行旗的含義,這位清末著名的演說家和外交家采用和陳其美完全不同的路數,將重點放在“五族共和”方麵。
就這樣輪了一圈,最後才輪到最遲提交國旗方案的海軍係統代表上台。
林有德派出的代表,是在上個時空鼎鼎大名“民國首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
海軍係統提交的國旗方案,不是自己的十八星,而是林有德重新設計——說設計不合適,因為那個圖案其實是山寨自上個時空鳳凰中文台的台標,隻不過將中間那個點給變成了一顆五芒星,同時將兩隻鳥的“羽毛”部分給加長,看起來有點銀河懸臂的意思。林有德給這個旗子一個響亮的名字:烈焰朝陽鳳凰旗。
“這麵旗幟,象征著我中華如鳳凰涅槃一般迎來新生,必將如新世紀的朝陽一般照亮寰宇。”
蔡元培演說一結束,林有德就看見袁世凱歎了口氣,率先鼓起掌來。
其實林有德本來是準備提交一份以龍為主題的國旗設計,卻遭到自己幕僚的聯名反對:此時清朝剛滅亡,用龍做旗幟容易讓人想到清朝,在各方麵都不討好。雖然林有德覺得龍是我中華自古以來的圖騰,和韃子綁在一起很可笑,但又不得不承認幕僚們說得對。
他又不打算放任那難看得要死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或者五色旗成為國旗,便隻好改變了自己的方案。
另外,使用烈焰朝陽鳳凰旗還有一個妙處就是,其他勢力都會力爭用自己的標記做國旗國徽,而他林有德的標記十八星,這已經成了南洋係統和海軍係統的商標,如果林有德不提議使用十八星,那在表決中就會非常的有利。…。
袁世凱正是清楚這一點,才不情不願的帶頭鼓掌。
最後表決果然是鳳凰旗贏得了多數票,相應的,根據鳳凰旗設計的國徽方案也一同得到了通過。
確定國旗國徽之後,就是國歌,而這個其實已經算是內定了——此時國內沒那麼多適合拿來做國歌的歌曲,大家就都同意,把林有德山寨來的那個歌唱祖國給改一改詞,當做代國歌。實際上這個“代”隻是安慰一下國內那些反林有德的勢力,誰都知道這國歌唱開去了以後就不好改了。
就這樣,第一天的議題非常順利的就都過完了,剩下的就是各方代表其樂融融的開晚餐會。順帶一提,由於清廷的宮女們差不多都被清退回原籍了,國會籌備委員會那些人一時竟然找不出那麼多標致有教養又願意乾下人活兒的侍女,隻得動用林有德的女仆隊。
國會的第二天,進入各方實質性交鋒的階段。
就算是林有德,也收起了第一天的浮誇做派,一臉嚴肅。
早在籌備階段,國內較大的幾股勢力就已經達成共識,新國家的國體是類似美利堅合眾國那樣的聯邦製國家,原因麼,當然不是為了什麼自由皿煮的普世價值,而是因為這個體製對各方勢力的削弱最小,孫雯雖然反對這樣,卻也拿各路地頭蛇沒辦法。現在這個時間點,林有德沒有力量統一中國,袁世凱也沒有力量統一中國,那其他勢力自然更沒有這樣的力量了。所以大家都很清楚,清朝滅亡之後,未來的路要麼是聚成一家然後暗地裡窩裡鬥,要麼就是內戰。
而內戰,暫且不論陸軍部和海軍部這兩條強龍,各個地方勢力肯定是不願意打的,他們會同意袁世凱的提議,本來就是為了消滅林有德進攻中原的大義,竭力避免內戰的發生麼。
另外,這個時間點還有一點很妙,那就是各地的軍閥割據的基礎還沒有形成。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同樣適用於上個時空那種軍閥混戰的局麵。上個時空軍閥割據的局麵的形成,除了政治課本上說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尚未完全瓦解這種經濟上的根源之外,還有大量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
從太平天國促使清廷鼓勵地方團練的時代開始,軍閥割據的在社會和政治層麵的種子就算埋下了,但如果沒有二十世紀初那股編練新軍的浪潮,情況也不至於變成後來那樣子。
這個時空的1902年,蜀地和晉地連新式陸軍都沒多少,江浙地方勢力手中雖然有自強軍,但長江是能走裝甲巡洋艦的,江浙地區的勢力比袁世凱還要畏懼林有德手中的海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勢力肯定不樂意打一場內戰,但他們顯然又不願意自己的力量被過分的削弱,於是聯邦製就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正因為國體已經被決定,林有德才會提議國名叫“中華聯邦”。
所以第二天的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國體”也很快就全票通過。
而第二天的第二個議題,是最最實質的“軍權”。
軍權和稅權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新國家的建立就無從談起。
浙江代表團團長張謇首先發難,要求林有德交出海軍的指揮權和人事任免權。
林有德大笑三聲,答道:“可以啊,但是我海軍目前正在實行第二個五年造艦計劃,預計造艦費用將超過五千萬兩,此外還有艦員培訓、軍餉、現有艦隻維修與改造等諸多經費,如果國庫悉數支付,我林有德樂意交出海軍的指揮權與人事任免權。”…。
林有德剛說完,革命軍政府那一塊的座位中有人高聲斷喝:“林有德,你這樣不顧大局,是要遺臭萬年的!”
林有德一看,站起來的是陳少白。
於是林有德憑空生出一股時過境遷滄海桑田的感慨,上次見這位年輕氣盛的孫雯的跟班時,他林有德不過一個地方富紳,現在他已經是權傾一方,動一動就足以改變中國局麵的大人物,而陳少白卻沒什麼大變化,還是孫雯的跟班。
於是林有德坦然答道:“少白兄,上次一見到今日已然五個年頭,您還是和當年一樣,年輕氣盛啊。”